汉语大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形成和逻辑延伸(一)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形成和逻辑延伸(一)

详细内容

【英文摘要】While drawing upon and applying the basic tes of Marxism,the academic school of Marxist feminist criticism has constan-tly assimilated modern critical theory and has enriched and ad-vanced the Marxist theory on women with the gender theor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logical exte-nsion of the basic concepts of the Marxist theory on women in feminist criticism. Imperfect theoretically and methodologica-lly as it is,Marxist feminist criticism,as the article indica-tes,is still a developing,highly valuable academic school thatmerits our attention.


【 正 文 】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批评是女性主义批评中的重要学派之一。女性主义批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把自己的触角伸向了西方各类批评理论,例如马克思主义、心理分析、解构主义等等。女性主义批评对这些理论采取了或批判或利用的态度,来营造或丰富自身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等学派。所谓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并非指引经据典地研究马克思或恩格斯关于妇女解放的观点。这种学派是泛指任何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例如“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理论)影响女性主义批评的学派;同时它还包含另一种情形,即是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妇女解放思想所进行的旨在完善其理论的批评。(注:见鲍晓兰主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5月版,第5页。)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最显而易见的特点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吸取精华,用以建立一种与男性针锋相对的女性的“她者”声音。这一特点在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形成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当时英国的朱丽叶・米切尔所宣称的“提出女性主义的问题,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注:见鲍晓兰主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5月版,第194页。)就明白地亮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对马克思主义的吸收固然包括了借鉴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 理来分析女性问题,但最直接的乃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采用。所以,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批评,就有必要弄清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并没有论述妇女问题的专着,然而,他们在创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经常不断地触及妇女问题,在《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有着大量关于妇女问题的论述。这就形成了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相当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探求妇女受压迫的根本原因。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的论述,其根源大致有三个方面。第一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由于私有制出现,男人既成为土地的主人,也成了女人的拥有者,这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人民出版社,1978年8月版。)第二,历史上的一夫一妻制家庭使女子处于从属地位。恩格斯根据人类学家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提供的成果,指出历史上由对偶婚过渡而来的个体婚制即一夫一妻制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而言。男子可以随意纳女奴为妾,而妻子则要严守贞操,丈夫在家庭中居于统治地位,妻子除了生育以外,不过是婢女的头领。可见,“现代的个体家庭建立在公开的或隐蔽的妇女的家庭奴隶制之上”。(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人民出版社,1978年8月版。)第三,妇女体力弱小也是其受压迫的根源之一。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妇女被排除于社会生产之外,而只限于从事家庭的私人劳动。此时妇女的家务劳作失去了往日公共的性质,成为家庭的奴仆。(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人民出版社,1978年8月版。)可见,马克思主义认为妇女受压迫的多种根源都离不开私有制,而其中经济因素是关键。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充分揭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的基础上,还指明了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恩格斯明确指出,“妇女争取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个体家庭不再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人民出版社,1978年8月版。)因为“只要妇女仍然被排除于社会的生产劳动之外而只限于从事家庭的私人劳动,那么妇女的解放,妇女同男子的平等,现在和将来都是不可能的。”(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人民出版社,1978年8月版。)针对妇女体力弱小的特点,恩格斯则认为,妇女解放“只有依靠现代大工业才能办到,现代大工业不仅容许大量的妇女劳动,而且是真正要求这样的劳动,并且它还越来越要求把私人的家务劳动溶化在公共事业中”。(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人民出版社,1978年8月版。)当然,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妇女真正获得解放的根本前提应该是消灭私有制。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还具体设想了到达共产主义社会,为了使妇女进入公共产业成为可能,孩子将由国家扶养,国家提供托幼中心、公共食堂、医疗设施等。国家承担了由家庭履行的经济职能,家庭的概念取消了,这样便能结束“家庭内丈夫是资产者、妻子则相当于无产阶级”(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人民出版社,1978年8月版。)的局面。此外,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高度重视被压迫的妇女在创造历史、推动社会伟大变革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曾多次赞美过妇女的社会作用,例如列宁就说过:“从一切解放运动的经验来看,革命的成败取决于妇女参加运动的程度。”(注:列宁:《在全俄女士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人民出版社,1978年8月版,第278页。)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从属于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马克思、恩格斯对妇女命运的关注,对妇女受压迫根源的探索以及对妇女解放的期望都是站在解放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并又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来阐述的。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在形成阶段之所以会以吸收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为特征,也正是由于其明确的反抗压迫、要求解放、追求男女真正的平等的政治目的。在这一学派的批评家看来,男女之间在法律规定的平等之下并未得到实际的平等,父权制的性别惯例仍然压迫着广大妇女。在揭露男女不平等的根源,以及性别歧视长期存在的社会缘由的批评实践中,她们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批判范式,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就自然而然地成为这种范 式的理论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