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
详细内容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深化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不能脱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实际;只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是有针对性的创新,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创新。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列宁说:“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们通常用“实践第一”来表述实践对认识的基础作用。坚持实践第一观点对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1、实践的发展为理沦创新提出新的课题
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向人们提出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推动着人们去从事新的研究和探索,获得新的认识。没有实践的需要就不能提出新的认识任务,也就不能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当然也就不能有理论创新。
2、实践的发展为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经验
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需要新的经验、新的材料,而实践的发展不断地给人们提供新的经验,积累新的资料。人们正是在不断总结实践提供新经验的基础上,才正确地或比较正确地回答了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从而获得了新的知识,产生了新的科学理论。
3、实践的发展为理论创新提供所必需的物质手段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需要依靠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人们认识事物不能仅仅靠自己的感官,必须借助于先进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而实践的发展不断创造出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提供了理论创新的可能和实践这种可能的必要条件。例如,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探测到100亿光年以外宇宙空间的奥秘,进一步证明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4、实践证明的发展推动着理论创新的完善和发展
人的认识能力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实践水平愈高,人的认识能力就愈强。现代人之所以比古代人有较高的认识能力,是因为现代人的实践高于古代人的实践。人类正是从实践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才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是一种理论创新。但是,理论创新却不是凭空产生的,作为一种关于认识和发展真理的理论思维活动,它必须通过正确的途径进行。
1、理论创新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理论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关于一般性的东西,而实践是历史的、变化发展的。只有使理论结合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加以具体地应用,才能发挥它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并深深地植根于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它同实践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邓小平说:“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有生命力。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讲:“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在跨世纪的关键时刻,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科学回答了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实践,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关键是要重实际,见实效。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跟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是只停留在字里行间,而是要具体地、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2、理论创新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来自实践。任何理论,即使是正确的理论,如果不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及时总结和吸取实践的新成果,也会停滞不前,失去生机和活力,成为僵死的教条。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革命的历史上,都有深刻的经验教训。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真理,真理具有相对性,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必须发展。例如,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拨乱反正,促进全国人民的思想解放,端正思想路线,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检验一种理论、学说、观点是否正确,纠正错误路线,要坚持实践标准;有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也仍然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使之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我们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绩,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伟大创新。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为真理的发展开辟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而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解放思想,就要根据实践的发展而创新。首先,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变成指导我们改革和建设的具体方针和政策,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其次,要敢于突破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敢于冲破对经典作家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的理解。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有可能过时,而要敢于根据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结论,这才是创新,才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最后,根据时代的不同特征,马克思主义历史形态必须进行转换。任何一种理论都是一个历史范畴,都是当时历史条件决定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它将不断改变自己的形态。我们今天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奠基而为列宁和毛泽东以及一切革命的人们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自身不断发展的历史,表明它是生机勃勃,充满强大生命力的。它不是远离生活,脱离实践的纯粹思维的学说,而是深深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来自实践、服务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