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村研究>西平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一)

西平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一)

详细内容

摘要:阐述了西平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总结了土地流转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促进该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措施;存在问题;对策;河南西平
  
  近几年,西平县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通过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提升了西平县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1.1土地流转的形式
  西平县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3 433.3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8%;流转的农户1.03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3%,签订流转合同3 000多份。全县土地流转集中连片面积33.33 hm2以上的逾333.33 hm2,20.00~30.33 hm2的133.33 hm2以上,6.67~20.00 hm2的200 hm2以上。流转的形式主要有转包、转让、互换、出租、股份合作和其他形式。其中,转包是西平县当前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采用这种形式流转的面积2 720 hm2,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79.2%。
  1.2土地流转的去向和用途
  去向:流转入农户、专业合作社、企业和其他主体。其中流转入农户的面积为3 073.33 hm2,占流转面积的89.5%。用途:一是种植业,用于良种繁育、高产开发、蔬菜种植、特色种植、建立休闲农业观光园等;二是养殖业,用于养猪、养鸡、养鸭、建设养殖小区和养殖基地等;三是进行其他经营,有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等。
  1.3土地流转的原因和组织
  原因:一是外出务工,将土地经营权进行转移;二是支持二、三产业的发展,将耕地流转给其他经济组织或农户;三是从事自己所需要的经营生产,与其他农户进行互换;四是调整产业结构,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组织:一是乡村两级组织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协调农户与龙头企业、经济项目投资方等进行流转;二是农户间的自由流转,由农户双方、农户与农村二、三产业经济组织之间自由协商达成协议;三是集体统一经营流转,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将部分土地实行村委统一管理、分户核算。
  1.4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特点和趋势
  特点:一是流转面积不断增加,2007年全县流转面积为1 333.33 hm2,2009年增加到至3 333.33 hm2以上;二是流转方式多样化,有代耕代种转变为转包、转让、互换、出租、股份合作和其他形式;三是流转的层次越来越多,有种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企业和其他主体;四是群众对流转的认识不断提升,能赋予其相应的价值。趋势:一是土地经营权流转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二是土地流转向现代化、商品化方向发展;三是土地流转向产业化、高效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