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现实视阈中的毛泽东社会发展思想(一)
详细内容
[摘要]毛泽东的社会发展思想是我党关于展的重要思想的最初形态。从历史与现实的视阈中对毛泽东社会发展思想进行研究,具体地、历史地分析毛泽东社会发展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历史局限性,准确把握毛泽东社会发展思想的当代启示和时代价值,对于全面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我党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发展思想;时代价值
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全新课题。对此,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长期的艰辛探索,形成了我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了我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我党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毛泽东的社会发展思想是我党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最初形态,从历史与现实的视阈中对毛泽东社会发展思想进行研究,具体地、历史地分析毛泽东社会发展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历史局限性,准确把握毛泽东社会发展思想的当代启示和时代价值,对于全面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我党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毛泽东社会发展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历史局限性
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毛泽东社会发展思想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形式和内容的理论思维,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产物,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一)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向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探索和寻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的迫切需要。1956年,随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新阶段。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急需解决的重大而全新的课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没有可能事先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呼唤着新的理论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推动着中国共产党人把探索和寻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的问题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为了正确领导和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走上了探索和寻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的伟大征程。
(二)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促使中国共产党破除对苏联经验的迷信。努力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从1953年起,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全面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在执行“一五”计划期间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上是仿造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1956年,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年2月,苏联共产党召开了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尖锐地揭露和批判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一些重大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这些揭露和批判触及了苏联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某些深层次矛盾,因而在苏联国内和国际上都引起极大震动。帝国主义国家趁机掀起世界性的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不同程度的思想混乱,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极大困难。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十分慎重的态度,认为既要破除对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信,又不能对斯大林和苏联模式作全盘否定,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把研究苏联的经验同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寻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毛泽东号召全党以苏联为鉴戒,努力探索和开辟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没有也不可能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找到现成的答案,需要自己作艰辛的探索。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社会基础之上的。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全然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社会历史条件。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作艰辛的探索;需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认真思索和寻找在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规律和道路。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符合中国具体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的探索,不仅开始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开始于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而且这种探索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一种填补空白的伟大探索。这样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从1956年到1976年,在长期的艰辛的探索中,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任务、发展目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步骤、工业化道路,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正确和比较正确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毛泽东关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系统观点。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在社会发展问题上尽管提出了许多正确和比较正确的思想和观点,但是,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的毕竟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全新的课题,毛泽东的探索毫无疑问地要受到社会主义实践时间不长、实践程度不深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总体上说还没有摆脱苏联模式;二是一些正确的理论成果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有的还出现严重背离,最后导致“文化大革命”全局性的错误。但不可否认,毛泽东的社会发展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最初形态,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我党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探索起点和思想源头;是我党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