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邓小平的发展理论(一)
详细内容
〔摘要〕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包括全面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的自由全 面发展理论。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深化和创新了发展内涵、 发展要义、发展本质。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
? 〔关键词〕 邓小平,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
?
?邓小平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硬道理”,从新世纪和新阶 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形成 了完整的发展理论。邓小平关于发展的理论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发 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的全面发展理论
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着眼于经济 、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邓 小平指出:“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 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 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①邓小平的这一论断可称之为社会的全面发展观。社会发展是 一项系统的工程,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社会公平、文化进步等各个方面。在社会发展 中,经济因素是基础,但经济 增长并非发展的全部内涵。人们在谋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必须追求社会公平、政治民主和 社会文明的提升。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具有内在相关性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发展是 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政治民 主、公众参与、社会平等、文化发展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社会保障和精神动力。单纯追求经 济增长难以获得成功,只有经济与社会协调互动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实现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两个方面要求的社会,从而避免资 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弊端,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邓小平强调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两手都要硬。因此,邓小平一方面指出:“讲社会主义, 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② 另一方面他又指出:“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 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 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③
邓小平始终把中国的社会发展看作一个整体运动的推进过程,强调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定要 处在全面协调发展的状态,中国的发展不仅是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 而且是政治民主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不仅开创了中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且一直抓住在经济上富裕、政治上民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文明 这个全面 发展的奋斗目标,给予人民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强大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发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这是邓小平全面发展理论的 主体内容和目标。
二、邓小平的区域发展理论
邓小平关于区域发展的理论是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1979年,邓小平提出利用有些 省、市邻近港、澳的条件,划出一块地方搞特区加快经济发展的意见。不久,中央正式确定 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特区,以后又加上海南共五 个经济特区,对其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政策,使之先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1984年,中央 根据邓小平建议,又正式决定开放上海、大连、天津、广州等14个港口城市,扩大沿海城市 自主权,使其有充分活力开展对外经济活动,以开创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的新局面。在 此基础上,党的十三大后形成了加快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十 四大作出了“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 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飞跃”的重大 战略决策。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出现了沿海、沿江 、沿边、沿路和内地省会城市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就是 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使之较快地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发展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 个大 局,就是东部地区发展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 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的这种区域发展的思想的核心是先富到共富。他指出:“我 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使先富裕起来 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地发展。”④邓小平多次强调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 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在南方谈话中,他又进一步强调了这个问题,他说:“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⑤同时,他又指出:“如果富的 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 化。”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邓小平区域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共同富裕 目标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 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 ,引导外资和 国内资 本参与西部开发。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 加快发展的新路。中部地区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 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东部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⑦这是党中央按照 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发展理念对邓小平区域发展理论的丰富 和重大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