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审计论文>浅析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一)

浅析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一)

详细内容

一、经济效益的涵义

在美国,经济效益审计称为“三E审计”,即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经济(Economy)审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无论经济效益审计理论还是经济效益审计实务,都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是近年来,审计署将经济效益审计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经济效益审计是对独立机构或单位的经济业务的效益性进行审查与分析。它按照一定的标准评价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有关方面的经济责任,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促使被审计的单位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本世纪初,审计的目标逐渐由评价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公允性转向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国外虽然没有“经济效益审计”的提法,但实际审计业务中包含了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二、经济效益审计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尤其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很多,开展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审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对于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经济效益审计可以促进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维护国家的利益,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其次,经济效益审计是企业谋求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促进企业找漏洞、挖潜力,改进生产技术,变革经营方式和调整管理机能,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增强竞争能力。

三、如何审计评价现代企业经济效益

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这就是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和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标准。

正确确定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对于真实反映、合理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至关重要。建立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需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科学性。评价指标体系应能科学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能比较好地处理经济效益的数量与质量、经营与管理、增产与节约、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二是有效性。支用该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发现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了解和确定企业经济效益增减变化的原则,分析企业管理的效益性。三是相关性。即要求指标体系及其各项具体指标与所评价的企业经济活动或业务内容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四是系统性。即要求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各项指标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每一个指标都影响着整个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又受到其他指标的制约。

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是由多个具体的指标所构成,包括综合性指标和单项指标两大类。综合性指标主要是资本收益率、社会贡献率和资产报酬率等。资本收益率是从投资者获取净利润的角度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社会贡献率是从企业向社会所作贡献的角度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资产报酬率是从全社会的角度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考核经济效益的单项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产值利润率、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材料利用率、材料消耗定额完成程度、设备利用率等。

此外,对企业的投资经营活动,也存在考核其效益的问题。投资活动有很多形式,就为扩大生产规模而进行的投资而言,考核其效益性的指标主要有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率、建设工期、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和单位生产能力投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