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水利工程论文>高压喷射灌浆处理坝基渗漏技术在玛纳斯县旱卡子滩水库中的应用(一)

高压喷射灌浆处理坝基渗漏技术在玛纳斯县旱卡子滩水库中的应用(一)

详细内容

摘要根据地质勘测及对地形、地貌、土层分析,在山区水库玛纳斯旱卡子滩水库主坝段坝基卵石混合土采用高压旋喷灌浆方法进行防渗处理,彻底截断渗漏通道,解决了坝基渗漏及绕坝渗漏问题。
  关键词高压喷射灌浆;坝基渗漏;设计;施工;新疆玛纳斯;旱卡子滩水库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兴建了一大批水库工程,鉴于当时条件限制,不少工程对坝基防渗处理措施不足,造成较严重的坝基渗漏问题。为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使工程在设计标准下安全运行,总结、应用和推广土石坝加固新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1-2]。高压喷射灌浆是土石坝加固中的一种新技术,具有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性能,防渗效果好,应用范围广。高压喷射灌浆是一种采用高压水或高压浆液形成高速喷射流束,冲击、切割、破碎地层土体,并以水泥基质浆液充填、掺混其中,(略)墙状的凝结体,用以提高地基防渗或承载能力的施工技术[3-4]。该技术对坝体的原结构影响较小,施工较简单,工程造价相对较低,对坝基防渗加固具有较明显的技术优越性[5]。笔者结合玛纳斯县旱卡子滩水库的概况将其应用技术总结如下。
  
  1工程概况
  
  玛纳斯县旱卡子滩水库是座山区水库,位于玛纳斯县旱卡子滩哈萨克自治乡东南22 km的低山丘陵区,地理坐标北纬43°57'50〃,东经86°13'21〃。工程于1995年5月动工,1997年8月建成,2008年9月进行除险加固,水库枢纽由大坝和放水涵洞组成。坝高20.1 m,坝长267.7 m,水库的总库容为110.69万m3,水库控制灌溉面积1 333.3 hm2。水库属于Ⅳ等小(1)型工程,主要建筑物4级,次要建筑物5级。
  1.1地形地貌
  旱卡子滩水库在大的地貌上位于西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凹陷区的前山丘陵地带,地势东南高,向西北方向递降倾斜,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区内形成几排平行排列的前山背斜构造,前山带隆起抬升,由于中新生代地层主要为泥岩、砂岩等,在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侵蚀下,形成低山丘陵地貌,地貌上表现为馒头山体或梁状地形与洼地相间地形,库区地形高程1 336~1 372 m,相对高度50~70 m,地表均为厚层黄土覆盖,地形起伏,沟梁相间,地形切割较微弱,常常呈“U”形沟谷,冲沟切割不深,总地势较为平缓。
  1.2地层岩性
  坝址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三系上新统独山子组(N2d)红色或草绿色泥岩,薄层状,有时夹有浅灰色、棕黄色泥质砂岩,泥岩表面往往风化呈粉末状,强风化带厚度一般为1.0~1.5 m,新鲜岩石较完整,岩层产状为110°NE∠52°,上覆第四系风积黄土和冰水沉积层,覆盖层厚度7~17 m。水库左岸存在1条近南北走向的洼地,洼地底部高程1 338~1 354 m。左岸基岩出露高程自左坝肩向上游库岸缓慢抬升,一般为1 340~1 356 m,低于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高程。基岩上部大多被黄土所覆盖,黄土厚度一般为6~15 m,根据对黄土层进行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黄土层属于中至高压缩、强湿陷性土,遇水浸泡后将可能产生绕坝渗漏而导致溃坝,需要对黄土层进行加固处理。尤其是自左坝肩起算、沿岸坡向上游长约100 m,在泥岩和黄土层之间存在碎石土层,层厚0.6~4.5 m,属中至强透水,在水库正常运行后,将可能发生邻谷渗漏问题。
  有关专家根据地质勘测资料,通过对土质、岩层以及水库运行期间的情况等各方面的分析,并经过计算多方论证,建议该水库坝基采用高压喷射灌浆处理。
  
  2高压喷射灌浆设计
  
  (1)处理范围。根据地质勘探,水库坝基泥岩与黄土层之间存在有卵石混合土,因此对全坝段的坝基进行坝基高压喷射灌浆处理,防渗墙深入基岩0.5 m。
  (2)墙体结构形式。高压旋喷灌浆成圆柱桩连接成防渗墙结构形式。
  (3)浆液材料选择。该工程以防渗为主要目的,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R 32.5。水灰比(重量比)为1∶1,水泥浆液中掺入20%~30%的膨润土(占水泥重量的百分比),增加墙体防渗性能。水泥浆液比重约1.6。
  (4)钻孔孔距。采用单排布孔,钻孔孔距0.8 m。
  (5)主要技术指标。施工分为2序,先进行Ⅰ序孔的施工,再进行Ⅱ序孔的施工,每序孔间隔时间不少于14 d。浆液压力30 MPa,水量60 L/min,喷嘴直径2 mm;气泵气压0.7 MPa,气量2 m3/min,喷嘴直径2 mm;喷射管提升速度10~30 cm/min,摆动速度10~20 r/min。桩体渗透系数小于10-6 cm/s,桩身有效直径不小于1.0 m,最小搭接宽度20 cm,抗压强度R 28≥5 MPa。
  (6)高压旋喷灌浆质量控制自动检测台。与各项施工设备分路连接,其参数指标包括气、浆2种介质的压力、流量、浆液比重、提升速度、水泥、土料量等,均可在施工过程中直接显示,并连续记录。
  
  3高喷灌浆施工
  
  为确保高压喷射灌浆的施工质量,必须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确定合理的高压喷射灌浆施工参数,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满足设计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应先进行地质复核勘察,指定高喷灌浆的试验方案,通过施工试验,最终确定相关的施工参数。
  在正式施工前,首先在现场进行高喷灌浆试验,查明固结体的防渗性和强度,验证设计的可靠度和安全度。高压喷射灌浆试验28 d龄期后在桩身上进行钻孔取样,进行物理力学及渗透性试验;其次人工挖探坑进行桩体直径、搭接厚度及固结程度检查。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最优施工参数,确定喷射管提升速度和旋转速度。
  3.1施工工艺
  一般工艺程序如下:布孔→钻孔→下喷射装置→制浆→喷射→旋转→提升→成桩→冲洗。
  (1)布孔。采用经纬仪按设计孔位进行放线。
  (2)钻机就位。将钻机安置在设计的孔位上,使钻杆头对准孔位中心。然后作水平校正,使钻杆轴线垂直对准钻孔中心。
  (3)钻孔。采用地质钻机施工,钻孔要深入基岩1.0 m。在第Ⅰ序孔的钻孔中,应对地层分界线及特性进一步进行核实确认,做好记录,以备Ⅱ序孔参考。
  (4)插管。将注浆管插入地层预定的深度,为防止泥沙堵塞喷嘴,可边射水、边插管,水压力一般不超过1 MPa。
  (5)喷射作业。当喷嘴插入预定深度后,由下而上进行喷射作业,必须时刻注意检查浆液的初凝时间、注浆流量、风量、压力、提升速度等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随时做好记录,并绘制作业过程曲线。
  (6)冲洗。当喷射提升到设计标高后,喷射即告结束,把浆液换成水,在地面喷射,以便把泥浆泵、注浆管内的浆液全部排出,以防堵塞管路。
  (7)移动机具。把钻机等机具设备移至新孔位上,开始下一孔位的施工。
  3.2施工质量控制
  (1)钻孔的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20 mm,钻孔的倾斜度不超过0.5%。
  (2)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参数和材料用量施工,并如实做好各项记录。实际孔位、孔深和每个钻孔内的洞穴、涌水、漏水及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不符等情况均应详细记录。
  (3)在高压喷射注浆过程中出现压力骤降、上升或冒浆异常时,应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
  (4)当喷射注浆管贯入土中,喷嘴达到设计标高时,即可喷射注浆。在喷射注浆参数达到规定值后,随即分别按喷射灌浆的工艺要求,提升喷射管,由下而上喷射注浆,喷射管分段提升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