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一)
详细内容
摘要: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自2002年10月下旬大规模开挖以来,各部位地质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揭露及验证,据目前地质情况分析,整体围岩稳定,但存在局部结构岩体的变形破坏、岩溶涌水、河水倒灌等工程地质问题,需根据各类情况作进一步的加强处理。
关键词:索风营水电站 地下厂房 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处理
0 前言
索风营水电站地下厂房系统,布置于右岸,包括引水隧洞、厂房、主变洞、尾水隧洞,为3洞3机形式,总装机容量600MW,受断层、岩溶、层间错动等影响,地质条件较复杂,加上交通洞、支洞的布置,地下洞室纵横交错,工程地质问题较多。其中地下厂房跨度24m,长135.5m,高60.405m,其自2002年10月下旬大规模开挖以来,上、下部位的地质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揭露与验证,据此,在工程地质条件重新分析及与前期资料对比的基础上,现将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介绍如下。
1基本地质条件
1.1地形地貌
索风营坝址区为峡谷地形,两岸由两层高大雄伟的顺河陡崖组成,在两陡崖间为T1y3泥岩形成的缓坡台地,T1y3台地沿层面倾向上游。河谷呈基本对称的“U”型河谷,其以强烈的崩塌及溶蚀作用为主,漫滩分布零星且窄小,阶地残缺不全,共3级阶地隐约可见。坝址区河流流向N7~10° E,枯期河水位高程758-762m,河水面宽54~75m,水深5~10m。
1.2地层岩性
岩层倾向上游,从上而下,洞室围岩岩性依次为T1y2-3厚层至巨厚层块状灰岩,T1y2-2-2中厚层灰岩,T1y2-2-1薄层灰岩,T1y2-1-3极薄-薄层灰岩。从上至下,岩层单层厚度逐渐变薄,层间炭质薄膜逐渐增多,薄、极薄层灰岩夹层及层间错动极其发育,局部兼有揉皱现象。岩层产状略有变化,近河岸N70~80°W,SWÐ20~35°,靠山内N65~80°E,SEÐ20~25°。
1.3构造
右岸地下洞室涉及的主要断层有f2断层,该断层及两侧与之平行的面主要对引水隧洞进口段有较大影响。其余地段层间错动、夹层极其发育,如目前揭示的fj2~fj6,及fpd2-4-1等。T1y2-3内仅见裂隙发育,局部层面偶有泥膜;fj2,为T1y2-3/T1y2-2-2分界面,厚度变化较大,性状时好时差;T1y2-2-2内主要有fj5及小断层fpd2-4-1,均较连续,厚度大,泥质充填,性状差,并局部岩溶;fpd2-4-1倾角陡于岩层。fj6,为T1y2-2-2/T1y2-2-1分界面,性状其本同fj5;T1y2-2-1、T1y2-1-3岩层均薄,层间夹层及层间错动极其发育,厚度大于1cm的间距在0.7-1m左右,连续,多有软化现象,fj3、fj4仅为其中的略具代表性的两条,fj4厚度达10~30cm,一般层面则多有炭质薄膜。
厚层、中厚层灰岩中裂隙少量发育,以NNE、NEE两组陡倾裂隙为主,厂房区除少数较大裂隙充填有泥质,局部并有溶蚀现象外,一般裂隙以方解石充填为主,面平直粗糙,宽小于0.5cm,连通率小于30%,主变洞或近地表多有夹泥现象。薄、极薄层灰岩,方解石脉及隐节理发育,间距小于0.1m。
1.4岩溶水文地质
据前期钻孔勘察,地下水位近岸边为761~762m,靠山内为763m左右,一般高于河水位1~3m,水力比降1~2%,为地下水补给河水动力类型,地下水低平带宽大于230m。
岩溶主要沿断层、裂隙及顺层发育。最大岩溶为K11岩溶管道。经前期勘探,其在PD2-2底板下分布长达70余米,最低高程在762m左右,主要沿N70°E裂隙发育,呈一缝状岩溶管道,宽度1~2m,下部顺层发展(fj5及fpd2-4-1),形成倾向河流的带状岩溶管道,其主要出口可能有多个,Sb4、Sb6等。
2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与评价
2.1围岩分类及稳定性分析
从开挖揭露的情况来,前期预测的地层岩性和主要面同开挖后的情况是一致的,主要差别在于分界线、面的具体位置,产状及性状略有差异。
(1)围岩分类及整体稳定性
围岩基本分类同前,为II-IV类。
顶拱以II-III1类为主,根据开挖揭露情况展示图统计,T1y2-3(厚层灰岩)占56%,T1y2-2-2(中厚层灰岩)占44%。T1y2-3厚层灰岩,层面不发育,稳定性较好,为II类围岩;T1y2-2-2中厚层灰岩,面发育一般,稳定性稍差,为III1类围岩。
边墙,以III1-IV类为主。上部为T1y2-2-2中厚层灰岩,属III1类围岩;中部为T1y2-2-1薄层灰岩属III2类围岩,下部为T1y2-1-3薄、极薄层灰岩,岩体较破碎,层间夹层发育,稳定性差,属IV类围岩。
综上所述,厂房区无大型断裂,且均为灰岩,岩层层厚成为影响围岩分类的主要因素,其虽II至IV类围岩均有,但影响洞室围岩稳定的关键部位顶拱为II、III1类围岩,对洞室稳定有利,厂房的围岩整体稳定。
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
表1 地下厂房各层岩体力学参数建议值表
地层
岩性
风
化
容重
变模
湿抗压
泊
松
比
抗剪
岩体综合
抗剪断
围岩
分类
单位
弹抗系数
Ko
(GPa)
(KN/m3)
‖
⊥
(MPa)
f
f’
C’(MPa)
(MPa/m)
T1y2-3
厚层灰岩,块状。
微新
27.0
12
12
65
0.25
0.70
1.2
1.2
II
6000
T1y2-2-2
中厚夹薄层灰岩。层状。
微新
27.0
8.0
6.5
45
0.30
0.65
1.0
1.0
III1
4000
T1y2-2-1
薄层灰岩,薄层状
微新
27.0
6.0
4.0
42
0.32
0.55
0.8
0.6
III2
3200
T1y2-1-3
极薄、薄层层灰岩岩,夹炭质层。极薄层状。
微新
27.0
5.0
3.0
40
0.32
0.55
0.7
0.5
IV
2500
(1)以上参数未考虑溶洞影响。
(2)岩体综合抗剪强度指完整岩体强度,层面及裂隙方向强度不能用此表。
(2)局部岩体稳定分析
①顶拱:
同前期分析,层间错动fj2、fj5与N70°E,NWÐ70-80°及N0-20°E,SEÐ80°两组陡倾裂隙组合,以层间错动面为顶剥离面,裂隙为侧向切割面,形成上游薄下游厚的楔形锥体。
fj5性状差,其在顶拱形成的塌落体,顶部沿面完全分离,稳定性较差,但影响范围小,据统计面积为271m2,占7.4%,锥体顶尖位于安装间NE下游角,最厚6m左右。
fj2影响范围较大,面积为1627m,占厂房顶拱面积的44%,锥体顶尖亦位于安装间NE下游角,最厚为13m左右,其面性状比前预测稍好,局部尚有c值维系,稳定性相对较好。
由于上述岩体的形成,并受裂隙的发育程度影响,而目前揭露的情况,大裂隙发育较少,一般裂隙连通率小于<30%,岩体完整性较好,岩体尚能自稳。
从目前开挖的情况,厂房顶拱T1y2-3厚层灰岩基本无掉块现象,开挖面较完整,而T1y2-2-2中厚层灰岩地段则主要在fj2、fj5及层面夹泥多的地段沿层间错动或层面剥离有小掉块,开挖面相对破碎,表现出叠板状,在下游拱座部位,由于fj5、fpd2-4-1、岩溶的发育,及平行洞轴线方向的反倾裂隙较多,稳定性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