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美国的一百位人物(一)
详细内容
2006年底,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编辑部邀请10位著名历史学家,其中有4位是普利策奖获得者,投票选举100位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影响”的定义是什么?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的职业背景、分属不同的社会阶层,1位了不起的作家和1位总统,1位宗教领袖和1位企业家,他们的可比性在哪
里?当今风流人物和过去名人的可比性在哪里?109世纪的巨富约翰·洛克菲勒的影响单从时间维度看超过了当今人物比尔·克林顿,但后者对我们当下的生活有更直接的影响,在这两人之间做出判断时,应该采用什么标准?专家们的依据之1是人物的综合影响力。在权衡思想与发明,当下的成就与昔日的辉煌,以及不同身份、职业等的分量时,还必须考虑另外1个问题:同1类人物之间,谁该获得荣誉——霍桑和库珀谁该获得伟大小说家的称号?谁该被视为书写美国宪法的第1人?谁第1个启动了动画产业?谁第1个催生了爵士乐?
第2个依据来自流行文化。判断影响力的简便方法是看市场指数:什么为美国人所喜闻乐见?什么让美国人尊崇追捧?他们最爱购买什么品牌的商品,最爱看什么电视节目?麦克杜格尔认为市场经济是美国社会的基础,人物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他(她)给美国人带来了什么。
但市场并不是万能钥匙,道德标准必须考虑。如何处理“阿道夫·希特勒现象”(美国人称之为“休·海夫纳现象”——休·海夫纳于1953年创办了《花花公子》杂志,此人1直丑闻不断),也就是说,如何看待那些把世界引向另1条道路的人?乔治·华莱士、约瑟夫·麦卡锡应该在100位名人中占有1席之地吗?人类的核心价值观使评委们没有把“名人100”排行榜变成“恶棍展览馆”,试想,如果单凭轰动效应决定取舍,估计排行榜上至少会有1半人物是“坏蛋”。
历史功勋中的政治因素也是评判的标准之1。美国是1个大熔炉,“3百610行,行行出状元”,但并非各界翘楚都能进入全国性的影响力排行榜。核心竞争力在于1个人物是不是影响“深远”,是不是1个筚路蓝缕的开拓者。美国的缔造者们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是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的民主建国理念,就不会有美国后来的1切。联邦政府的诸多奠基者入选,是因为他们构建了美国人赖以生存的政治大厦。同样,1些宗教界和教育界的名人入选,是因为他们为美国人构建了思想和文化大厦。1些少数民族的精英虽然备受推崇,但他们对美国人整体的影响有限,所以落选。评委布兰迪注意到,众多政治人物入选在所难免,因为他们对于美国大众的生活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有1位评委戴维·肯尼迪指出,1些明星偶像没有进入影响力排行榜是因为大众娱乐式的影响力转瞬即逝,不会给人带来持久的影响。评委们看重的是“开创性成就”:创立不朽的机构、创建文化模式或者带来思维的重大变革。评委朵丽丝·古德温的标准是:“是谁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是谁改变了现在又影响了未来?”她特别强调,伟大的公众人物应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从物质、精神和文化层面影响了美国。
评委戈登·吴德希望人们关注人格魅力,他认为美国既需要道德高尚的林肯和华盛顿,也需要沃尔特·迪斯尼和刘易斯·阿姆斯特朗这些给美国带来重大文化变革的人物。评委罗伯特·达勒克顾及到了商界精英和发明家:“人们回顾历史,他们会发现科学技术和经商理财的成就丝毫不亚于政党政治和文学艺术”。他特别强调思想的力量,因为它构成了美国软实力。
从评委投票选出的名单可以看出:虽然美国是1个移民社会,但排行榜上本土出生的名人占了绝大部分,只有7位在本土以外出生的名人入选。本土中的东部人物又独领风骚:63位名人出自美国最初的13个州,而新英格兰就占了26席。另外,希望自己在将来进入美国名人排行榜的人士大可不必为是否忠诚于家庭而惴惴不安,此次入选的百位美国名人中有91位有过多次婚姻,令人惊讶的是约瑟夫·史密斯多达27个妻子!
名单中有26位名人具有显赫的政治身份,具有发现或者发明天才的人物紧随其后。戈登·吴德敲定名单之后说:“我们很重视发明家……市场经济的诱惑是巨大的,飞机和电话的出现就大大影响了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