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新闻传播学>在城市主流媒体环境的嬗变中审视城市电视发展战略(一)

在城市主流媒体环境的嬗变中审视城市电视发展战略(一)

详细内容

内容提要: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已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尽管当今对现代化的认识仍有不同的理解,但将城市化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却是一个共识。因此,城市化研究已作为了现代化研究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近年来,在海外的城市化研究中,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正越来越关注城市的媒体问题,并在多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将其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我国则尚未予以很好地关注。本文将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媒体主流媒体环境的嬗变与城市电视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本文所用“城市电视”的概念,是指城市(主要是我国副省级至地、市级的城市)的“电视业”;本文所用“主流媒体”的概念,主要是指对城市化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大众传播媒体,如广播、电视、电影、报纸、刊物、书籍等。其间,尤指广播、电视、报纸、刊物。非常值得提出的是,本文所用“主流媒体”的概念,也包含了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由于本人不同意简单地把“网络”媒体视为大众传播媒体,故本文不把“网络”媒体列为大众传播媒体。
关键词: 电视发展 战略 城市主流媒体 媒介环境
一、宏观视野中的城市主流媒体嬗变
我们所说的宏观视野中的城市主流媒体嬗变,很大程度上是指城市化作为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阶段和商品经济形态发展的集中体现对城市媒体变革提出的相应要求。如果我们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问题与国际间现代化研究中涉及城市化的指标体系对照考察,就可以发现,城市的媒体发展问题,实际上是在现代化视野关照下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可以这样说,本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著名传播学大师威尔伯・施拉姆开创的“发展传播学”虽然早就关注了传播媒体与国家发展的问题,以至在社会科学界形成很大影响,但是,威尔伯・施拉姆以及后来的诸多学者却没能关注到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化战略中的媒体问题。我们今天来关注这一问题,是力图从传播学与城市学等学科的交叉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至1998年,全国设市的城市已达668座。1998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48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7942万人,占 30.4%;乡村人口 86868万人,占 69.6%)。在这其间:小于20万人口的小城市占城市人口的43%;20―50万人口的中城市占城市人口的31%;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占城市人口的8.6%;100―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占城市人口的9%;大于2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占城市人口的8.4%。按照国际间城市化的计算方法,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到了29.92%,城市化年均增长率为0.55。特别是中国近年来在城市化发展中体现出来的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显示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强劲势头。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是适应的,这与世界的城市发展的“逻辑斯蒂”曲线(即“世界城市化发展平均模式”)也大致吻合。近年来,西方诸多的专家、学者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研究,也开始注重于中国所走的城市化道路上。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某种意义上也可以通过中国成功实施城市化的战略折射出来。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城市主流媒体的迅猛发展,二者间显然是一个互动的关系。一方面中国城市化进程呼唤着城市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媒体的发展,特别是主流媒体的发展,又大大促进城市化进程。
促成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城市主流媒体迅猛发展的更深刻背景,还是信息社会的来临。当今的社会,信息已成为粘聚社会的无形力量,信息已成为一种真实的经济存在,这种被称之为“后工业社会”甚至是“后后工业社会”的现代社会重大转型,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城市主流媒体迅猛发展最为深刻和最为积极的背景。现在看来,联合国早在七十年代中期,就在现代化指标中对进入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人均拥有媒体接受设备(收音机、电视机)的数量、人均拥报纸的数量、人均消耗新闻纸张的公斤数等进行了指标的量化,并把此作为城市化指标的参照,是颇有远见的。
进入九十年代,联合国《人居议程》声明明确提出了“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原则和行动纲领。“可持续人类住区建设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充分尊重包括发展权在内的各项人权和基本自由,并且提供一种达成以道德与精神的远见建立起来的更加稳定与和平的世界的手段。民主,尊重人权,社会各个部门透明的、代议制的、且负有责任心的政府和行政机关,以及民间团体的有效参与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1) 同时“要求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健康与教育,保持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地使用其组成部分,要求维护文化多样性。”(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