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不教思想下的人生悲剧(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宗教 资本主义 抗争 悲剧
[论文摘要]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宗教和制度对人性的影响有深刻的描写,本文试从三部作品诠释西方宗教下的悲剧人生。
西方宗教思想和资本主义对西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宗教思想和社会制度给人生带来了不少悲惨的结局。本文试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红字》、《呼啸山庄》、《德伯家的苔丝》中笼罩在宗教和社会制度统治下的人生悲剧。
一、处境悲剧
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家之一。霍桑出身在一个清教徒家庭,深受家庭影响。清教徒在欧洲很多国家被当作异端迫害,在新大陆,他们又反过来迫害自己心目中的异端。尤其是在政教合一的社会里,迫害往往被披上神圣的外衣,成为一种公共权力。霍桑的祖先和家庭,都参与过许多类似迫害行动。使他从年轻时就产生了极度的负罪感。
《红字》是霍桑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以严酷的清教政权统治下的北美洲殖民地时期为背景,描写了海丝特·白兰与神职人员亚瑟·丁梅斯代尔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可谓处境艰难,举步维艰。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出身没落的世家,父母贫穷而正直。她的不幸的婚姻,谣传她的丈夫已葬身海底,这个孤苦夫依的少妇与才貌相当的丁梅斯代尔的爱情合情合理。事情败露后,由于犯了通奸罪,坚决不交待同犯,被清教徒政权奖进监狱,终生戴上耻辱的红A字示众(A字是英语通奸Adultery一词的第一个字母)。作为劝诫世人的活标本,受到人们的鄙视和摒弃。为了爱人的名声,她独自承担了全部罪责与耻辱。出于对他的眷恋之情,她不但在他生前不肯远离他所在的教区,就是在他死后。重返埋有他尸骨的故地,重新戴上红字,直到死后葬在他身边。追求纯真的爱情,渴望幸福的生活,这是一个活的女人的生活权利和合理要求。可是。她却遭到清教政权的惩罚。终生戴着红字示众。
丁梅斯代尔是一个博学多识,前途无量的教师,很早地就立下了献身宗教的志向。丁梅斯德在教区中担任至高的社会责任,是教区里德才出众的人物。但是,教会的生活,呆板的教条。虽然一时禁锢了丁梅斯代尔这样虔诚教徒的内心,但一看见海丝特时,他就爱上了她。但是。宗教精神象雅片一样毒害着他的心灵,他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宗教观念早已扼杀了他对爱情和幸福的渴望,他把自己与海丝特的爱情关系看成是“冒犯了一条神圣的法律”。为了赎罪,他在密室中用血淋淋的鞭子抽打自己,不断折磨自己,他的良心丝毫得不到安宁。他忍受严酷的精神折磨是为了维护加尔文清教教义并奢望通过为教民们超渡、赎罪、布道以达到内心平安,但七年过去了.这种奢望却一天也未得到满足。他陷入无边痛苦深渊之中,他几乎丧失了理智,他的精神一直处在罪恶的痛苦和徒然的悔恨之中,心灵备受折磨,终于心力交瘁.最终以死亡来向上帝谢罪。从这一点来看.丁梅斯德已失去人的自然属性,成为清教教义的工具。最终成了宗教毒害的牺牲品。
透过这两个人物的处境,让我们看到了两颗破碎的心灵怎样在痛苦中呻吟,在绝望中挣扎。在清教思想的桎梏下.海丝特内心的迷惘、猜疑和疯狂搅暗了她自己头顶的天空.内心世界;丁梅斯代尔在自己的头顶的一片天空上,又掀起了他自己无法平息的风暴,注定了他们人生的悲剧结局。
二、人性悲剧
英国十九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生在一个牧师家庭里.父亲名叫佩特里克?勃朗特,原是个爱尔兰教士。艾米莉?勃朗特有良好的教养;但她生活在较闭塞生硬的环境里,接受着简单、古板的交与,因而性格内省。这使她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封闭。经历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