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面对大学生就业新形势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一)

面对大学生就业新形势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一)

详细内容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自古以来就是国人立身处世的根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当前,我国大学生诚信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其诚信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现实而迫切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就业 新形势 加强 改进 大学生 诚信教育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国人立身处世的根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当前,我国大学生诚信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其诚信状况不容乐观。而这些关乎个人诚信的问题在其以后的工作单位看来是首要事情,用人单位的所有领导者都相信,成功取决于细节,而考察员工的时候也是很注重细节的。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现实而迫切的重大任务。
  
  一、大学生缺乏诚信在就业过程中的表现形势及其危害
  
  1.向用人单位提交虚假的自荐材料。一些毕业生为了能够抬高自己“身价”,求职应聘前费尽心思,全力撰写虚假的自荐材料。新华网曾报道,招聘会前夕,很多大四学生在校期间,因各种原因没能拿到相应的“硬件”,便明目张胆采取做假证的方式来“补救”。其实假象能瞒过一时,却不能瞒过一世,通过弄虚作假进入用人单位后,如果一旦查出就将面临着被解雇或辞退,甚至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后果无法想象。
  2.笔试面试时弄虚作假。面试时夸夸其谈,过于强调个人的能力和水平,随便答应用人单位提出的各种条件。这与提交虚假材料相比,更容易被用人单位识破,将会错失良好的就业机会。
  3.违约毁约随心所欲。一些大学生本着“先就业后择业”的心理,为“保底”起见,遇到合适的单位马上签约,然而一旦遇见更好的单位并且被录用,便有了违约之举;还有的大学生是在择业与升学,求职与出国之间徘徊不定,在拿到入学录取通知书时,也便有了违约之举。大学生的主观违约,不但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而且还有损于学校的名誉,同时自身承担一定法律责任,一般是大额违约金,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4.工作消极怠慢,不遵守劳动纪律章程。一些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对自身要求不严,缺乏进取精神,频繁更换工作单位,对自身和工作单位都会带来一定损失。
  
  二、大学生缺乏诚信的主要原因
  
  1.大学生自身价值取向的偏误,是造成大学生缺乏诚信的根本原因。由于大学生自身还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他们在校时间长,与社会接触较少,缺乏对社会的全面了解,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如果平时不注重自我诚信修养与诚信实践的话,很容易造成从众心理、投机心理、功利心理等,引起自身价值取向的偏误,从而成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不利因素。
  2.社会虚假的不良风气使大学生诚信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当今不讲诚信的现象比较常见,一些造假行为不但没有受到惩罚还获利不小,而诚信的人却常常受到奚落甚至利益受到损害,在这种环境下耳濡目染的大学生必定会受到各种不正之风的腐蚀,对社会的认识和判断上也必定会出现很大的偏差,这些都给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
  3.家庭教育缺失,是造成大学生诚信教育失效的又一重要原因。家庭教育是孩子诚信教育的启蒙阶段,父母是孩子诚信教育的启蒙老师,又是其终身教师,家庭教育对人的思想影响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然而,部分家长的诚信缺失行为对子女产生了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子女诚信的缺失。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给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