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一)
详细内容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后路髓核摘除术是骨科常用的一种有效术式,近期效果好。为了降低术后复发率,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笔者在患者手术前后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从2002年7月~2005年8月,我科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2例,其中男183例,女89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9岁;住院天数最长22天,最短7天,平均治疗时间15天。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1.2 麻醉及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在局麻加神经安定镇痛麻醉下或硬膜外麻醉下行“小开窗”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2 围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大部分患者有焦虑、紧张情绪,为疾病的预后担忧,应关心体贴患者,了解其心理状态,并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教,提高对疾病的认识,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和必要性,介绍手术成功病例,消除其紧张及焦虑情绪,使患者从心理上配合治疗及护理。
2.1.2 按医嘱完善各项术前准备 如心电图、X线胸片、各种血检验、大小便标本化验。行术区备皮、过敏试验,术前晚清洁灌肠,交代术前禁食、禁饮等,协助医生做好术前定位标志、X线检查。
2.1.3 训练卧床排尿、排便习惯 入院第一天即由主管护士向患者讲述训练卧床排尿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指导并督促患者练习卧床排尿,每日4~5次,同时请有经验的术后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认识到其重要性,主动配合训练。
2.1.4 俯卧位训练 为配合手术顺利进行,术前2~3日嘱患者作俯卧位训练,每天2~3次,每次40~60 min,争取达到一次能卧1~2 h。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 术后卧硬板床,平卧2 h后开始翻身与按摩,每2~3 h呈轴线式翻身一次,保持腰椎的稳定,预防褥疮。
2.2.2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术后48 h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BP、R、P、血氧饱和度。
2.2.3 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 由于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术术中有可能损伤马尾神经或腰脊神经根或术后血肿压迫,因此术后要求严密观察。术后72 h内每15~30 min监测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1〕。
2.2.4 伤口引流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及脱出,并观察其引流量的性状和量。注意局部伤口敷料是否渗液及脱落,如有则及时更换敷料。
2.2.5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多饮水,防止便秘。忌食生冷油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