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及体会(一)
详细内容
作者:钟秋影,陈碧英,陈彦茹
【关键词】 ,肿瘤患者
〔摘要〕 为保证恶性肿瘤患者各项治疗的顺利进行,减轻或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本科通过对418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了解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结果95%患者负性情绪得到调整,能积极配合治疗。
〔关键词〕 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的主要疾病,恐惧是大多数肿瘤患者最常见和最突出的心态,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因此,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格外重要,在临床护理中,通过灵活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护理学知识,结合患者不同治疗时期的心理特点,对患者加强护理,取得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患者尚存生命的质量。
1 临床资料
418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296例,女122例,年龄24岁~82岁,平均53岁,肝癌319例,肝转移癌68例,胃癌13例,结肠癌术后复发10例,盆腔恶性肿瘤5例,乳腺癌3例。
2 心理护理
2.1 唤起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患者入院时,护士要热情接待,态度诚恳,语言亲切,主动和患者谈心,介绍医院环境和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使之尽快适应患者角色得到安全感。在患病初期,应视情况分阶段告知病情,对外向型,可直接告知诊断,护士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开导患者,适时进行肿瘤知识的宣教,使患者面对现实,利用求生的欲望调动潜在力量,使余生更充实,提高生命质量。对内向型,则需严格保密,要避免在病人面前提及“癌”“肿瘤”等字眼,护理人员应注意自己的语音、态度、行为,不能流露出对患者不利的语言和行为。医护人员及家属向患者解答时应一致。避免患者突然知道癌症诊断之后,带来巨大心理负担而加重病情或不配合治疗。这时,护士应多给患者心理支持,护士不但要熟悉患者的病情,还要了解家庭情况、性格特点,有针对地做好心理护理,经常巡视病房,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每个问题,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当好患者和医生之间信息媒介,并适当增加家属陪护时间,减少患者恐惧心理。
2.2 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 肿瘤患者都需要系统治疗,在发病初期,往往倾其所有,大部分患者都是工薪阶层或是农民,一生辛苦积蓄,一、二次治疗后所剩无几,于是“经济”就成了他们所担忧的事。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有同情心,给予安慰,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检查,用药也尽量使用一些价钱低、效果好的药物。在催交押金时,要回避患者,做好病人亲属及病人单位的配合工作,如果病人亲属及单位能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病人的治疗,送去关心和温暖,可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从中得到安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治疗期的心理护理及对策
3.1 化疗时期的心理护理及对策 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且不同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命。化疗药物在消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使机体的正常组织和细胞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1〕,并出现一系列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有的副作用会令患者难以忍受,使一部分患者不配合治疗或拒绝化疗,这时,我们应做好患者的工作,解释化疗正常的生理反应,要求患者尽量能正常进食,进食易消化、少油腻的清淡饮食,且医生会应用药物减轻副作用反应,出现脱发时,可戴帽子或假发,且告诉患者停药后新发会渐渐长出。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对患者的每一点改善加以鼓励,使其顺利完成各个时期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