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患者应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的疗效(一)
详细内容
作者:翟秀宇 孙玲 翟成伟 王伟刚
【关键词】 肾移植;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应用
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是一种选择性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 T淋巴细胞,导致淋巴细胞衰竭,从而产生免疫抑制作用至症状缓解〔1,2〕。可预防和逆转大多数的早期排异反应,肾移植术后即刻预防性使用ATG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早期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我科应用ATG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患者早期排异反应,无1例患者因严重发生不良反应而停药,应用后肾功能良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至10月,本中心收治的应用ATG的肾移植病人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55.1岁,平均住院天数13.5 d,移植术前用ATG诱导28例,治疗排异反应用药3例,平均随访6.5个月,31例患者肾功能均较稳定。
1.2 ATG使用方法
1.2.1 诱导用药 于移植当日术前4 h给药,一般剂量为1~1.5 mg・kg-1・d-1,加入0.9%氯化钠500 ml 6~8 h泵入。输注前后各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输注前给予盐酸异丙嗪25 mg肌肉注射预防不良反应,连续应用3 d。用药期间免疫抑制剂酌减,停药后逐渐恢复常规剂量。
1.2.2 治疗排异反应用药 根据临床表现和移植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移植肾排异反应。轻度排异反应用药同诱导用药;重度排异反应一般给药剂量为1.5 mg・kg-1・d-1,连续应用3~5 d。用药期间免疫抑制剂减半,或根据病情暂停使用,停ATG后逐渐恢复常规剂量。
1.3 患者准备 在给予ATG之前,应首先确定患者有无水肿,胸片有无异常 ,对有高容量负荷的患者,应给予一定剂量的利尿药或透析以减少体内水分,防止用药后诱发肺水肿。对有严重活动性感染的患者,首先予以抗感染治疗,待感染控制后再予ATG治疗,以避免发生感染加重,威胁病人生命。
1.4 观察及处理
1.4.1 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
1.4.1.1 战、高热 据文献报道〔3,4〕,ATG不良反应主要为寒战、高热,高热占93.9%,寒战占45.5%,一般在第1天输注ATG时即出现,属于正常反应,向患者说明此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滴速有关,给予对症处理是可缓解;使用前给予皮质醇和抗组胺类药物预防治疗,输注过程严格按照要求控制滴速,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和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发生寒战、高热反应,减慢滴速或中断滴注至症状缓解,以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顾虑。本组有21例(67.7%)患者在第1天使用ATG时出现寒战、高热症状,最高体温达39℃,护士给予减慢或暂停输注,并立即通知医生。患者出现寒战时,给予增加被盖保暖,出现高热时,给予冰袋物理降温,体温过高者遵医嘱给予降温药物治疗,同时嘱患者多饮水,待症状缓解后,根据医生指示减慢或继续ATG治疗。在随后2天治疗中,患者未再出现寒战、高热症状,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1.4.1.2 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 输注ATG可引起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备好吸氧装置。本组有2 例患者在输注ATG首剂过程中出现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症状,给予减慢输注速度,抬高床头,面罩吸氧、心电监护、监测血氧饱和度等,同时给予强心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各项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1.4.1.3 血清病 由于ATG来源于异种动物免疫血清,可能会刺激机体产生变态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红肿刺痛、全身皮疹、发热、关节肿痛,腹股沟、会阴及肛周皮肤发黑、脱皮等。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在ATG使用过程中及应用后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特别是手掌、足掌、颈部、腹股沟、会阴、肛周的皮肤,如有异常及时给予处理。本组31例患者未出现血清病样反应。
1.4.2 皮肤护理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完好无破损,隔日1次更换病号服衣裤及床单、被罩。因高热出汗较多的患者,待体温降至正常后及时更换衣裤及床单、被罩,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做好锁骨下静脉插管的护理,隔日换药1次,并注意观察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症状,防止感染。
1.4.3 口腔护理 指导患者每次进餐后用制霉菌素溶液及时漱口,如口腔内出现溃疡时可在漱口后用重组人表皮因子溶液喷湿溃疡面或贴敷口腔溃疡膜等,使溃疡面尽快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