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马克思主义>浅谈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译东思想经典著作的研读和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没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一)

浅谈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译东思想经典著作的研读和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没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经典著作 研读 教育
  论文摘要:在中央组织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推动下,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很快,成绩显著。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突出的是某些学科点忽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教育,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培养质量;习近平同志2010年9月27日在中国浦东千部学院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强调了把马克思主又经典著作的学习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习结合起来,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基木路径,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应以此为指导和动力,深刻理解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重要意义,坚持正确的方法,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研读和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央组织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强有力的推动下,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很快,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成就,无论是在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还是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上,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升了其教育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加强了党的思想理论阵地,促进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这是当前我国思想理论战线健康向上的大好形势的重要表现。
现在的问题是要进一步发展这种大好形势。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来说,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16号文件的精神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的学位(2005)64号文件及其附件二的具体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进行规范化建设。这方面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重要的或基础的一环,就是要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学习、教育。这项工作,既关乎教材、教学内容,也关乎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在一定意义说,关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根本性质、发展方向和社会服务功能。现在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本学科的某些学科点、某些指导教师对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有所忽视。其具体表现多种多样,如:有的未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课列人重要学位课程;有的在学位课程设置中虽然规定有这门课程,但建设得很差,教育质量不高;有的学科点在一批老教师退休之后,已经没有真正能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师,只好随便应付;更有甚者,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代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教育。如此等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思想上不重视,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毛泽东思想教育、特别是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最重要、最基础的学位课程,甚至受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影响,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100多年前的“老东西”,没有研究的现实价值,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总之,不管具体情况如何,上述种种表现,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重要指导意义
我们党一贯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和教育,党的几代领导核心都反复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和教育的重大意义。2010年9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座谈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根本法宝。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领导干部,不可能是合格的成熟的领导干部。他指出: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阶段主要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干部教育培训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重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他要求将这一精神充分体现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的培训内容、教学布局、教材建设上。同时他又强调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重点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同时,还要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学习教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利于从源头上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也有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就谈不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要求,党内要有相当多的干部每人读一二十本、三四十本马列的书。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强调学马列。邓小平同志说,读马列要精,这个“精”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导师们的经典著作。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也都强调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去年底,出版了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这两部文集,是党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全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权威性教材。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都应当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专门讲授一些有代表性的篇目,指导学员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习结合起来,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建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三所干部学院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在教学计划中加以安排。
习近平同志这一段话,是直接针对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三所干部学院讲的,这些单位的教育对象是领导干部,这自然同我们地方高校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做法。但是他强调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重点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同时,还要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学习教育等等精神,总结了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反映了我们党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指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对领导干部的政治要求,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是完全适用于我们地方高校的,特别是给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对我们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全面领会和很好贯彻。
三、研读经典的重要性和方法
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已经把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典著作的重要意义、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讲得十分明确。这里,根据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笔者着重就学原着的意义和方法提出一些看法。
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即钻研经典作家的原着,这是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科学方法论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给追随者和后继者的忠告。1884年8月13日,恩格斯在给格奥尔格・亨利希・福尔马尔的信中就提出:要“研究原着本身”。1890年9月,在致约・布洛赫信中,他再次强调:“我请您根据原着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在这封信中,继后在1894年1月25日于伦敦致西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恩格斯这位社会主义的“保姆”和导师,还开列了一系列重要阅读书目,以供有志于研究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人们学习。
恩格斯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除了有当时的特殊背景外,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原着即马克思主义的载体,是其理论的文字存在和表达形式。钻研经典作家的原着,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历史时空,面对大师,直接与经典作家对话、交流,把他们的原论直接传给后继者。研读原着具体说有四点意义:
第一,要真切地了解经典作家思想形成的根据和发展轨迹,就必须研读原着。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领略这些思想的精髓、底蕴和历史发展脉络。恩格斯在为《资本论》第三卷写的序言中就说过:“一个人如果想研究科学问题,首先要学会按照作者写作的原样去阅读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并且首先不要读出原着中没有的东西。”

第二,要在正确地理解经典作家有关思想的同时,有效地学习他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和和科学方法,就必须研读原着。列宁在建议青年们研究国家问题要看看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时说过:“我所以提到这部著作,是因为它在这方面提供了正确观察问题的方法。它从叙述历史开始,讲国家是怎样产生的。他还指出,要正确地分析国家问题,必须对它的整个发展过程作历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