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村研究>公务员精神与社会文化环境双重培育浅谈(一)

公务员精神与社会文化环境双重培育浅谈(一)

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从公务员的精神培养与社会文化环境的联系的基础入手,结合当前的实际,对公务员精神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双重培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公务员 精神建设 社会文化环境
  
  培育、弘扬公务员精神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公务员是经济人,他是自身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公务员精神的培育、弘扬与社会文化环境改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公务员法的实施情况影响着公务员精神的培育、弘扬,其中关键是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塑造心情舒畅、奋发向上、绩效挂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内部环境,领导公务员的表率作用对于公务员法的实施和公务员精神的培育、弘扬起着关键作用。
  
  一、公务员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有赖于社会文化环境的重塑和支持
  公务员是公务员精神的载体,公务员精神的弘扬,最终要通过广大公务员具体的治国理政来体现。因此,研究公务员精神的培育、弘扬首先要研究公务员精神的承载者,公务员是经济人。经济人的根本特点是自利性,它们在各自的约束条件下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公务员既然是生活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人,那它也不能免俗,也就注定了它的经济人的特征。
  在当前我国经济还不发达,经济基础没有夯实的条件下,对人们提出过高的道德要求就像计划经济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样是超前的、没有实践基础的。市场经济基础知识告诉我们,经济人假设是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各自按照自身的约束条件叫价(卖者往高叫、买者往低叫),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价格(价格的交叉点),实现交易。如果大家都是无私奉献者,都不遵循这个机制,都想把自己口袋里的钱送给别人,那么,价格将是发散的,交易将无法实现。其实,这个假设是符合人性的,承认这个假设,承认人的自利性,我们就会加强制度、法制建设,积极引导人的自利行为,把它限制在不损害社会和公众利益的范围内,并进而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共同增进。
  公务员精神的培育、弘扬与社会文化环境改善相互影晌、相互促进。社会文化环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而形成的,对一定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等等,社会文化环境是影晌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社会文化环境主要是通过利益分配格局、社会心理、审美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对公务员精神的培育弘扬施加影晌。佛家讲究因果报应,讲究善因得善果,善行理应得到社会的肯定和激励。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对干他们一贯遵从的道德规范产生怀疑和迷茫,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如果如此,那么培育、弘扬公务员精神就会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二、重塑激励弘扬公务员精神的社会文化环境
  培育、弘扬公务员精神需要一个激励引导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重建,应着重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社会应当摒弃“学而优则仕”的陈腐观念,广泛开辟多渠道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改变千军万马挤官道的现状。同时,要建立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改变政府官员无所不能的办事能力,削弱整个社会的官本位意识;二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实施力度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在社会上宣传正确的的人生观,提高整个社会判别善、恶、美、丑的能力;三是加强社会的诚信教育和机制建设,在社会广泛普及诚信受益、失信受损的观念,鼓励大家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四是要在社会宣传正确的财富观、幸福观,注重程序公正,教育人们拥有财富只是幸福的极小一部分而绝非全部,鼓励、引导勤劳、诚实致富,谴责制裁不择手段暴富现象和炫耀性消费行为,落实公务员收人与GDP挂钩和增长机制;五是健全法制,建立法治社会。建立法制社会的最关键的是加强法律贯彻执行的力度,确保有法必依,促进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