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村研究>浅析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问题探析(一)

浅析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问题探析(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农村;家庭养老;家庭和谐;关系
 论文摘要:从我国当前养老现状及其对农村家庭生活的影响出发,阐述家庭养老与家庭和谐之间的一种消极关系,并从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尝试提出解决途径,即在经济和文化道德水平保证下,建立家庭、社区、国家”三位一体”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1、我国农村养老现状及其对农村家庭生活的影响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的统计数据(2006年)显示,我国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49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从我国农村的养老现状来看,家庭养老是当前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在农村养老的成员构成中,70年代出生的人是当前养老的主力军,但面对养老、子女教育、子女婚配等问题,他们中大多数人感到力不从心。在未来的一段时间,“80后”又将要披挂上阵,挑起养老重担。但随着我国“421”的家庭结构甚至“8421”的家庭结构日趋稳定,未来青年一代的养老形势更加严峻。而对于这样的家庭中的成员,在面对养老责任、养老费用等问题上难免出现矛盾。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实质性地解决,就会很容易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威胁家庭的和谐。
因此,如果我国农村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继续发展,加之日以加速的“银发化”浪潮,我国农村养老问题与家庭问题将会日益恶化,随之而来的将会是老年人虐待、老年人自杀、家庭暴力、家庭解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恶性循环。因此,变革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提高老年人养老保障水平,促进家庭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新形势下已变得迫在眉睫。
  2、我国农村养老模式对家庭生活影响的原因分析
从现阶段农村养老问题的表面上来看,在421家庭结构日趋稳定的今天,广大青年一代将面临“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自己”的严峻挑战,而家庭养老即赡养老人的责任束缚了农村家庭潜在的劳动力,阻止了一些家庭增加收人的可能性,从而也抑制了农村家庭对养老费用的支出,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加剧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2.1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原因
具体来说,我国现行广大农村地区还缺乏一个具有普适意义的养老保障制度。尽管我国已在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开展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但对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来说,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家庭。养老依然是一家一户各自的事情,这大大降低了老年人赡养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抑制了家庭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截断了增加收人的可能性,最终也将破坏家庭的和谐。
  2.2农村经济结构性缺陷是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
在我国农村长期单一的生产模式下,农民收人低,增收难,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适应不断增长的物质经济水平的大趋势,家庭因此承受着来自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压力。我国农村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以农村社区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很显然,我国农村还有很大一部分地区缺乏这样的基础,也就是说,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的建立推广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从根本上说,农村养老和家庭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整个社会绝对快速发展之间对立冲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