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日照记录准确性的因素(一)
详细内容
摘要对日照计安装不正确而影响日照记录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影响日照记录准确性的其他原因,包括日照迹线起止辨认不准、药液配置使用不规范、日照纸使用不正确、降水影响、巡查不到位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日照记录;准确性;影响因素
日照是指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的时数,日照时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太阳直接辐照度达到或超过120 W/m2的那段时间总和[1]。日照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重大。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着对太阳能的利用程度。因此,对气象台站观测日照时数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基层台站大多使用暗筒式日照计,其安装好后一般很少更换,只有迁移观测场或移动日照计时才会遇到日照计的安装问题。日照计的安装,除选择在开阔的观测地段外,还需要精确测定南北子午线、底座水平及对准刻度盘上的纬度,其中后2条是很容易做到的,因此精确测定南北子午线就显得更加重要。
台站使用的暗筒式日照计,是利用太阳光对涂有感光药剂的日照纸感光留下感光迹线来计算日照时数的。在统计日照记录时,有时发现天气状况与实有日照记录不符,可能是由于仪器安装问题,也可能是配药、存放等方面的影响[1-2]。笔者根据多年的检查记录及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观测员的角度分析总结了可能影响日照记录准确性的几种因素,供广大观测员参考。
1日照计安装不正确影响日照记录的准确性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每月应检查日照计的安装情况,即检查水平、方位、纬度等是否正确。因日照计在露天下,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以及人为、非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暗筒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倾斜,使得暗筒筒身与底座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或与纬度刻度盘指示的纬度产生了误差,造成日照记录不准确[3]。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春分或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当日感光迹线应是垂直于小孔的直线,当发现感光迹线为向上弯曲的弧线,则暗筒筒身的北端偏低、南端偏高,即暗筒筒身所对的纬度比当地纬度偏小;反之,当感光迹线为向下弯曲的弧线,则暗筒筒身的北端偏高、南端偏低,即暗筒筒身所对的纬度比当地纬度偏大。
(2)每天的上午、下午迹线应是以真太阳时12:00整点为分界,如上午的迹线超过12:00才结束,下午的迹线在12:00后才开始,则暗筒筒身偏向西倾斜;反之若上午的迹线12:00前就结束,下午的迹线12:00前就开始,则暗筒筒身偏向东倾斜。
(3)日照计的前后连续几天里的感光迹线的位置应变化不大,如上午迹线偏上,下午迹线偏下,则暗筒筒身的北端偏西,南端偏东;反之,若上午迹线偏下,下午迹线偏上,则暗筒筒身的北端偏东,南端偏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