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一)
详细内容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重大贡献是: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提出要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薄一波曾经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这一评价是对毛泽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贡献的生动概括,现在已经成为学术界和社会上的共识。笔者认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中国后来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前提
社会主义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对中国人民最有利的必然选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认识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经由新民主主义进入到社会主义。毛泽东指出:“当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之后,中国要向哪里去?向资本主义,还是向社会主义?有许多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是不清楚的。事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1](P214)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有很大的优越性。他说:“如果不优胜,旧制度就不会被推翻,新制度就不可能建立。所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比较旧时代生产关系更能够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就是指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因而生产不断扩大,因而使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的这样一种情况。”[1](P214)所以他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2](P717)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就为中国后来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前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二、毛泽东是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带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人
早在1955年底,毛泽东就提出了“以苏为鉴”的问题[3](P488)。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文章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2](P721)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反复强调要以苏联经验为鉴戒,针对苏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要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说,这篇光辉著作开创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河。
毛泽东反复强调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具有中国特点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据吴冷西回忆,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苏共教训的会议上指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其实,我们过去也不是完全迷信,有自己的独创。现在更要努力找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4](P9-10)1956年8月,毛泽东在审阅八大政治报告时又指出:“不可能设想,社会主义制度在各国的具体发展过程和表现形式只能有一个千篇一律的格式。我国是一个东方国家,又是一个大国。因此我国不但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有自己的许多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5](P143)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毛泽东在探索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例如,在政治上,他提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目标是要造就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这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他领导下创立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在经济上,毛泽东提出了要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正确处理十大关系,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20世纪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后来又指出中国要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为邓小平后来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提供了思想理论渊源。在文化上,他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发展和繁荣我国科学文化的方针,他还提出要向外国学习,不但要向苏联和东欧国家学习,还要向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但要反对盲目照搬照抄的思想。在外交上,他提出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等等。 上述思想可以说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对此,邓小平也说:“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6](P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