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行政管理论文>以电子政务创新推进行政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

以电子政务创新推进行政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

详细内容

一、电子政务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中的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建立“整体政府”已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的时代潮流。党中央、国务院将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确立为当前政府管理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抓手,通过将功能相近的职能部门合并成一个较大的政府部门,进而整合协调该领域各职能机构与其他领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性政府的形态回应社会对政府管理的新需求新期待,这一战略决策不仅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符合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趋势。大部门制避免了因部门分割导致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在决策执行监督中的分散化,能够极大地减少部门间管理协调的成本,革除政出多门的体制弊端,有效提升政府运作的效率和执行力; 通过推进各公共服务主体的协同合作积极回应公众的诉求,着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数量,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需要制度结构的重新整合,又需要增强机构内外的协调,同样不可或缺的是现代高效、切实可行的操作工具,电子政务就是当前世界各国都着力打造的政府管理技术平台。电子政务以信息通信技术等现代技术为载体,通过交流整合而实现制度结构与管理技术的联结,为政府实施大部门制改革提供了管理技术支持。电子政务对于实现政府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政府管理的协同性、权力运行的透明度、社会诉求的回应性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正是基于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现实功用与推广潜能,很多发达国家把电子政府建设与行政改革并举,取得较好效果。电子政务成熟度较高的国家,都制定了明确的电子政务规划。美国于 1993 年制定了《美国国家基础设施行动计划》,1994 年又提出了《政府资讯科技服务远景》,确定了美国联邦政府推动电子政府建设与行政改革结合发展的总体目标,2002 年又制定了《电子政务法》。欧盟制定了《信息社会行动纲领》,对未来社会变革中政府信息化发展做了周密的安排。英国于 1996 年颁布了《直接政府绿皮书》,对电子政务在公共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系统规划,并提出了近期和远期目标。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欧盟和英国再次更新了各自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明确要求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能力建设紧密结合,以推动政府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这些国际先进经验既为我们的实践操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同时也进一步凸显了我们在政府改革大框架下筹划电子政务整体发展规划的紧迫性。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中,应当也必须将其纳入到大部门制改革的整体规划中,努力探索用电子政务管理创新推动大部门制改革整体顺利实施的道路,实现以行政改革的现代化推动政府管理科学化的整体目标。
  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管理创新与电子政务管理创新结合的现状及问题电子政务与行政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上的契合性,是一个崭新的命题。在 2008 年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和后来的地方政府改革中,电子政务管理创新一直得到重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得到了部分的体现。其一,电子政务以其现代技术优势有力推动了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通道和沟通机制的建立,通过构建电子平台突破了不同部门之间交流合作的技术困境,为各部门之间建立系统化信息通道、常规化交流运作、高效化协同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二,电子政务通过建立政府网站,架设统一的政务操作平台,建设基础信息数据库等努力,在服务于新体制、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政府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着可供开发的巨大潜能。但是,电子政务在加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进程中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分析,主要原因是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
  ( 一) 从理念上对行政改革与电子政务管理创新的关系还缺乏认识。推进行政改革既遇到权力格局、制度结构上的阻力,又存在各种利益关联和思想认识上的障碍。有的同志认为,政府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等问题仍然存本刊特稿在,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需要做的事情很多,电子政务创新可以等一等。与此相关,电子政务也是成长中的事物,“电子”和“政务”怎么结合,“电子政务”和“体制改革”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并未完全搞清楚。在这样的理念影响下,新的机构在运行上存在的信息共享不充分、协调机制不健全、权力约束不到位等问题尚未及时通过有效的电子政务技术手段予以解决。同时,电子政务本身的建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信息共享机制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沟通平台构建中的操作复杂问题,使用者的权利保障与隐私保护问题等等都对电子政务的普及程度提出了考验,也影响到大部门制改革进程中对这一技术平台的依托程度。总之,当前我国政府改革与电子政务的关联和融合程度还比较低,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效益并未达到很高的水平,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不高,公众参与程度较为有限,在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和政务协同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远远未能达到预想的水平。
  ( 二) 电子政务建设被视为一种投资行为,而不是政府管理创新。电子政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资,实践中,电子政务的硬件、软件、管理方面投资也非常巨大,因此投资效率和效益非常重要。但遗憾的是,有的政府部门完全将电子政务建设看作一种投资,一种经济行为,一种获得回报的手段,而忽略了电子政务在提升公共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价值,特别是政府能力建设上所能发挥的作用。
  于是,许多电子政务项目在硬件设施上、系统软件上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而考虑用户的需要则不够,因此,有的项目变成了花架子,没有发挥实效。事实上,电子政务更多的是政府管理创新举措,应该在兼顾投资效益的前提下,注重电子政务提供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创新。
  ( 三) 技术进步与应用之间的关系亟待理顺。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技术进步与应用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不是应用引导技术,而是技术牵着应用的鼻子走。当前,电子政务走入了“重技术,轻应用”的误区,先进技术不断被引进和利用,但是应用系统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依据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办公楼宇建设等硬设施越来越先进,“软能力”却无米下炊,这种“重硬轻软”倾向愈发严重。2007 年以来,除了政府办公楼宇有投入外,其他政府电子政务系统的投入很少。以政府科学决策和管理创新的“软能力”为根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新期待,迫切需要电子政务发展扬弃传统的技术路径,走上政府能力建设的轨道。
  ( 四) 安全问题突出。当前,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垃圾邮件、系统漏洞、网络窃密、虚假有害信息和网络违法犯罪等问题日趋突出。2010 年,全球政府部门的电脑平均每天被攻击 200 次,政府网站平均每天被攻击 92. 7 次,2010年超级工厂病毒使伊朗 60%的基础设施数小时内瘫痪。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基层政府网站安全漏洞颇多,技术防范能力薄弱,多家网站后台权限被窃取,非法加挂“黑链”代码,政府网站服务信息甚至民意调查信息被篡改的情况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