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药学论文>中医诊断学案例式教学改革初探(一)

中医诊断学案例式教学改革初探(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点出传统中医诊断学教学的缺点及不足,提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展示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效果,积极开展案例式教学改革。通过这种案例式教学改革最终让学生既提高了考试成绩,又增强了临床辨证能力。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案例 教学改革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病情资料,综合分析病情资料得出病位、病性等疾病本质的一门学科。它是学好临床课的基础,学生基础打得扎实与否关系到后期临床课的学习,乃至今后的临床工作。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在课堂发挥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虽然考试成绩尚可,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研究怎样提高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是任课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笔者对本课程进行了案例式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尝试,现总结如下。

中医诊断学案例式教学法是指以名家案例及本人临床第一手资料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症或证),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1 案例式教学改革实践

笔者于2005年至2006年,在不同专业的本专科班级进行了案例式教学及辅导。具体做法是教师课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充分备课,收集名老中医医案及本人临证病案,并设计教学单元内容针对性强的案例,制作成幻灯片,一个病案一张幻灯片。授课时随堂播放相应医案,每张医案幻灯片分3次点击,第一次点击出现医案,第二次点击出现辨证结果,第三次出现辨证分析。属于四诊内容者,不需学生讨论,只需学生简单回答“是”或“不是”。属于辨证内容者,需学生分析,可以开展讨论,学生回答“是什么证”并说出理由。学生发言要求尽量把各种诊断结果反映全面,在此基础上由教师点评讲析。

2案例式教学改革取得的效果

2.1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教师要讲好一堂课必须认真收集资料,筛选典型案例,充分准备好幻灯片,其过程就是教师继续学习知识、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实践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梳理学生的不同观点并进行归纳总结,由此,使教师教学艺术得到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充分得到锻炼。

2.2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法

制作幻灯片是教学手段的改进,结合传统教育,使教学环节中克服了传统中医呆板的讲解形式,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富有了趣味性、生动性,易学、易记。如望诊中的神、色、形、态及舌象变化,学生一见便能判断,再如在讲“十问歌”时,除了了解“十问”的内容外,还将“十问”的内容融入到病案当中去对照分析,就知道“十问歌”内容的运用。同样道理,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腑辨证等不仅掌握了证候类型,而且也初步掌握了内容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