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
详细内容
1 教材革新根据中医院校设置的不同专业,选用或编写不同的《人体解剖学》教材。目前中医院校采用的《人体解剖学》教材实际上是西医院校的“简化版”。中医院校开设中医和西医课程,然而中医和西医属于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二者之间没有任何理论渊源,中医和西医有些脏器名称相同,但其内涵和外延却存在着巨大差异。目前中医院校讲授的解剖学是西医解剖学,并未将中医解剖名词融合进去。中医院校学生不熟悉中医解剖名词,在查阅中医古代文献时,会产生文献理解困难。因此,中医院校的解剖学教材应该有别于西医院校,应当根据培养中医人才的要求,将中医解剖内容有机融合到西医解剖学中去,建立有中医特色的解剖学,同时在教学中应注重中医和西医概念的区分。为了便于学生学习中医和西医两套理论体系,结合我校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专业实施大平台教学模式的构建。中西医结合专业和护理学专业采取“先西医后中医”模式,中医学专业和针灸推拿学专业则采用“先中医后西医”模式。
2 针对专业特点,教学侧重点各异课时少、内容多是解剖学教学最主要的矛盾之一,而课时数不可随意改变。因此,要解决这一矛盾,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针对不同专业特点, 在有限课时内讲清重点、讲透难点,其他内容采用简单讲解或让学生以自学的方法解决。2.1 中西医结合专业 结合临床对各系统进行重点讲解,在解剖学教学中引入病例,让学生及早接触临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后期开设局部解剖学或者断层解剖学,不仅使基础与临床结合紧密,而且渗透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效果更好。
2.2 中医专业 对人体解剖学主要问题重点讲解,同时对中医临床所遇到的解剖学问题作一简单介绍。中医院校的解剖学主要是为中医临床各科打基础,教学重点必须考虑中医临床的需要。例如推拿科需要掌握的肌肉、关节和骨等知识;中医外科需要重点掌握皮肤、乳房和肛管等知识。
2.3 针灸专业 重点讲解运动系统,强调体表标志内容,对其他系统可作部分删减讲解,同时开设腧穴解剖学、神经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课程。针灸的穴位定位主要依靠人体的体表标志来进行,所以必须对解剖学关于骨性体表标志和肌性体表标志作重点讲述。针刺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是针刺的深度、方向和角度,这主要与操作者对穴位局部的层次、毗邻及神经血管支配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应重视层次断面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讲授,还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某些常用穴位、重要穴位和危险穴位,重点介绍其局部的层次、毗邻及神经支配和安全针刺深度、方向和角度,以免临床上因盲目进针而发生针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