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9例Yqs携带者的临床遗传学分析

9例Yqs携带者的临床遗传学分析

详细内容

1. 对象 2008 年至 2011 年期间前来湖南家辉遗传门诊就诊的不孕不育男性患者 21495 例,年龄在 22 岁至 59 岁之间,产前诊断羊水标本1079 例。家系成员2 例,分别为28 岁和 69 岁,表型正常。

2. 方法 ( 1) 高分辨染色体制备 抽取患者外周血,取 0. 3mL 接种于 5mL 培养基中,37℃ 培养 72h,加入 10 - 5 mol / L Frdu 和 10 - 4 mol / L Uridine 各 100μL,继续培养 17h 后加入 10 - 3 mol / L TDR100μL,继续培养 4h 后加 1g / L EB 50μL,45min 后加 20mg / L 秋水仙素 35μL,10min 后常规收获细胞,滴片,常规 Gimsa 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 2) N 显带 将片龄三天以内的未显带染色体玻片用 4 层干净擦镜纸( 略小于玻片大小) 盖好,准备一开放浅口的易导热容器置于 60℃水浴中预温,并放入两根小棉签棒,将准备好的玻片架于两根小棉签棒上置于此容器中。现配 Ag- NO 3 溶液: 取离心管一支,量取 10ml 去离子水,用锡箔纸包裹避光,称取 AgNO 3 5g 加入此离心管中,立即加入甲酸 10μl,混匀溶解。然后用吸管将 AgNO 3 溶液缓慢滴于擦镜纸上,直至擦镜纸为综黄色为止,再将玻片取出,轻轻揭开擦镜纸,用自来水将玻片冲洗干净,常规 Gimsa 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结 果 1. 染色体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机观察的 30 个完整分裂相,分析 3 至 5 个核型,在两对父子以及散发的 5 例不孕不育患者中,均可见 Y 染色体长臂末端类似随体样物质 ( 图 a) 。N 带证实染色体长臂末端类似随体样物质实为随体( 图 b) 。 2. 临床随访结果 携带 Yqs 的不孕不育男性患者精液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 羊水染色体检查发现携带 Yqs 的胎儿于 2009 年 8 月出生,新生儿疾病筛查及常规体检均未见异常。讨 论人类染色体多态变异表现在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随体和短臂相当常见,对 Y 染色体而言此类变异通常涉及到 Yq2 /3 处,即异染色质区的重复序列部分。 Genest 等早在 1967 年即报道了 Yqs 染色体,尽管当时 NOR 银染技术尚未出现,但他们推测 Y 染色体长臂的随体样结构来自 D、G 组染色体,并被后续研究逐步证实 Y 染色体的随体结构确实来源于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并以 15 号染色体常见。由于随体本身由富有 AT 的 DNA 组成,仅含有少量遗传信息,推测所观察到的 Yqs 为一种早先 Y 近端着丝粒易位的不平衡部分,Yq 远端异染色质区片断丢失,此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图 a: 高分辨 G 显带图; 图 b: N 带图。

注: 图 a 箭头所示为 Y 染色体长臂末端类似随体样物质,图 b 箭头所示证实为随体。区通常无活性,丢失不影响表型。本文所选男性个体均为不孕不育患者,对发现的 5 例 Yqs 携带者进行临床随访,5 例患者精液常规检查未见异常,亦未合并有其他临床异常表型。而本文观察到的其余 4 例 Yqs 携带者来自 2 对父子,携带 Yqs 的父亲均表型正常,其 Yqs 可稳定遗传且未导致可观察到的临床表型。由此可以排除 Yqs 导致不孕不育表型的可能。国内外已报道多例 Yqs 携带者,大多认为 Yqs 不会导致异常临床表型,与本文报道一致。也有一些学者认为 Yqs 可在遗传过程中导致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发生并导致不同程度的临床表型,但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文报道了 9 例 Yqs 携带者,认为 Yqs 系染色体正常变异,其本身不会引起异常表型,与不孕不育表型无关。但由于对 Yqs 在遗传过程中的生物学行为尚不明了,作者认为 Yqs 染色体携带者配偶在妊娠时还是应进行产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