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了解心理干预在分娩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对1176例产妇进行心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另882例产妇设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心理干预后产妇情绪稳定,伤口疼痛减轻,新生儿阿氏评分、产后出血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在稳定产妇情绪、降低产后出血率、提高新生儿的阿氏评分、减轻产后伤口疼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心理干预;分娩;作用
心理干预在国外被称为危机干预,是指在遇到灾难事故时对当事人进行的一系列心理疏导活动。
心理干预最主要的是倾听,就是让他们宣泄灾难引起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让他们都说出来,而不是压抑、回避,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某些痛苦体验别人也曾经或正在遭受,自己并非孤独地面对这些不幸。心理专家在进行倾听的时候,会从一些细微的动作中让倾诉者感到,有人在默默地支持他,帮助他。
医务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各种症状,通过具体分析和解释,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顾虑和不必要的悲观失望,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每对育龄夫妇都希望自己能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小宝宝。因此,孕妇都带着复杂的心情来院分娩,有的担心医务人员的态度,有的担心分娩疼痛而害怕自然分娩,但更多的是担心分娩过程并发意外情况,尤其是婴儿的健康和安全〔1〕。因此,给自然分娩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针对这种情况我院于2004年对来院分娩的孕妇进行心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4年11月~2006年10月接受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176例产妇为观察组,年龄22~36岁,孕38~41周,新生儿体重2700~4050g。以2002年11月~2004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882例为对照组,年龄21~38岁,孕38~41周。新生儿体重2600~4100g。2组孕妇年龄、孕周、文化程度、胎儿大小等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方法 观察组从患者入院后,以热情的态度迎接产妇,为其营造舒适、安静温馨的环境。简单介绍分娩常识,讲解分娩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症状、持续时间及应对方法。耐心听取她们提出的问题,以了解其心理活动及存在的心理障碍。使孕妇以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进入产程。产妇进入分娩室后,应保持分娩室安静,避免喧闹和闲聊,更不能窃窃私语,以免产妇误解,引起不良后果。医务人员应当和蔼、亲切适时询问产妇有无不适,触摸时轻轻握住产妇的手,使其感到来自医护人员的支持和温暖。宫缩强时,产妇呼痛;嘱其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对产妇取得的良好进展给予表扬,增强其阴道分娩的自信。第二产程中指导产妇如何正确地配合宫缩向下屏气增加腹压,宫缩间歇期放松肌肉,安静休息,保存体力。持续给予舒适地抚摸和按摩,减轻疼痛直至胎儿娩出。胎儿娩出后,立即告知产妇婴儿已安全降临,并用赞美和夸奖的语言详细描述婴儿的特征。充分调动产妇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整个产程在无焦虑、充满热情、关怀和鼓励的氛围中进行。产后2h,送母婴到病房,使产妇感到一种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