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电子病案在我国普及因素的探讨(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信息共享 电子病案 全民医保 电子认证 数字证书
论文摘要:目的促进完全意义电子病案在我国的普遍使用。方法通过多个制约‘电子病案在我国普及因素探讨来寻求对策,进一步促我国电子病案的研究开发及推广使用。结果明确了电子病案发展缓慢的原因,有效地提出了加快电子病推广使用的方法。结论在各级政府积极参与和扶持下,快迅有效研究开发出高效电子病案系统并加以推广使用,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和降低医疗成本,造福广大民众,更快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国电子病案(CPR)与迅飞猛进的计算机技术、快速状’大医疗保障事业相比,显然是极不相称。电子病案虽已在我国发展了十几年,但至今只有很小部分医院使用,并且绝大多数还是纸质病案与电子病案并存。’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我国是人口大国,2007年是全民医保发展最快的一年,是全国许多大、中型医院诊治人数上升最快的一年,估计往后这种状况还会继续。这样,医生、护士及病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会明显增加,方便、快速、高效完成或查询相关医疗记录显得更为迫切,普及电子病案更成为广大医疗工作者迫切的期望。本人从2007年全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16届学术会议得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已经取消了纸质病案(除医疗操作同意书外),实现了比较完整意义的电子病案,这是我国电子病案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无纸化电子病案的出现与全民医保的快速发展是提倡和普及电子病案的重要契机。我们现在讨论电子病案普及因素也显得特别必要。
1.2方法
通过多个制约电子病案在我国的普及因素探讨来寻求对策,以进一步促我国电子病案的研究开发及推广使用。
2结果
明确了电子病案发展缓慢的原因,有效地提出了加快电子病推广使用的方法。
3讨论
主要从思想、经费、标准、技术等方面探讨。
3.1制约电子病案普及的因素
3.1.1思想因素国家卫生部虽已委托中国医药信息学会成立电子病案专业委员会,并提出要完成HL一7和DI3的汉化与推广,进一步实现医院内部模块之间的含接、医院与医保、医院与社区医疗、医院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交换,但是进展缓慢,政府重视的力度不够。
3.1.2经费因素研究开发电子病案系统是一个大工程,支出少几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全大多数医院虽知电子病案能明显现提高医疗质量,节约宝贵的工作楼房及相关设施,但、终由于经费原因,只能止步不前。
3.1.3标准因素标准化问题涉及到电子病案可对比性和可交流性,如果电子病不具备这两种特性,电子病案则只能在某医院内使用,能否作为法律证据都成问题。而我国制订成文全国性的电子病案相关的医学标准名称、标准代码还不够完善,推广效益不是明显。
3.1.4技术因素国际疾病与分术分类技术在我国使用了二十多年,但广大的临床医生还不太清楚是其作用,对主要疾病或主要手术及其编码的选择还不重视。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较低。
3.1.5安全因素我国电子病案的认证工作只有很少的省份开展,绝大多数医院的在使用的电子病案仍不具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承认电子文件与书面文件具有同等效力。它的适用范围是电子商务及电子政务,数字医疗作为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延伸也属于电子签名的适用范围,但许多省份的电子认证中心和使用电子病案的单位对电子病案认证仍持观望态度。
3.2对策
3.2.1加快电子病案相关标准制订过程,正确引导电子病案发展。借全民医保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无纸化病案成功应用的契机,相关政府部门加强督促相关的专业机构完成电子病案相关标准制订,指定相关人员并限时完成电子病案相关标准制订工作。只定目标不定人员和不定时间或时间过长,都是对广大民众健康的不负责,因为有了统一的标准,可利用电子病案系更快更好进行医疗质量控制,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疗差错事故,可在不同的医疗机构调用相关检查,从而减少重复检查等,较好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