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发展云南的中医药教育事业(一)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发展云南的中医药教育事业(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健词:云南 中医药教育
  论文摘要:就云南省目前的中医药教育现状,提出改进教育观念、教学模式、课程比例、教学资源、专业设置方面的建议。
传统的中医药教学,已经无法满足云南省人民的健康需要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1教育观念的转变
  1.1正视全才、专才与人才的关系
从全国就业的各种调查资料显示,医学院校的学生因为太过专业,其它非专业知识匾乏,择业时一旦没有与其专业对应的岗位,不象其它综合院校的学生容易重新找到新的岗位,这一问题在中医药院校中显得尤为突出。所以我们要重视专才,兼顾全才,才可能适应目前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
  1.2教育要立足于服务
  很多教师和教育管理者都认为:学校是神圣的殿堂、高贵的象牙塔、学术的权威地,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教诲,一向都是居高临下的,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淡化了学校就是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服务的根本场所,国外及国内的一些知名大学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3教育应该是一种引导
教育是对学生的特点、专长进行引导,促进其朝自身兴趣和社会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教育不仅仅只是完成专业的教学任务,涉及的层面、领域及其宽广,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引起重视的教育理念。
  1.4教育不能埋没学生的创造性意识
现在很多中医药教育人士认为,中医教育就是一种完全的继承,全盘化吸收,学生就应该改变自己已有的思维方式、科学知识,循规蹈矩地接纳传统的中医药知识。但个体会因为已有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认知角度的不同,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认识,得到的结果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针对不同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解惑”,此者方为为师之根本。
  2教育模式的改进
  2.1对理论与实践的次序应适当进行微调
目前云南省一直沿袭使用的中医教学模式“理论~实践~毕业”,本体系确实重视了知识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但这一模式的明显弊端是使中医药的实践与理论有了很大的脱节,没有体现出中医药实践对初学者重要性,很多学生由于对中医药的很多知识缺乏感性认识,造成对很多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有着极大的障碍。中医药作为一种经验科学,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具有一定医药工作经验的人员学中医药感悟性高、进步大的原因。因此可以采用更适合中医药教育的方式,即部分基础理论~阶段性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一毕业”,或是“先实践一理论~再实践”,这对提高医药教育水平会有一定实践意义。教育水平的最终体现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学制安排的改变和调整应该围绕这一目标。
  2.2注重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我省目前的中医药教育实践的时间并不短,5年制的本科教育实习期为一年半,4年制本科教育实习期为1年,3年制专科实习期为半年,4年制中专则实习1年。由于很多实习医院或单位实习生太多,实习单位未能真正完成对学生的实习任务,不过是将实习生当“跑腿”来用而已。加之学校对实习单位没有利害关系和管辖权利,所以学校对实习单位的约束力非常薄弱。这些导致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受到很大的冲击。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整个社会的义务,每一个与此有关的单位都应该做到尽职尽责。同时学校及有关部门也有必要充分利用利益杠杆并调动管理机制,重新调整教育经费的分配,对实习学生和实习单位的实习质量、成绩进行量化,实施奖惩措施,调动和提高实习单位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