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电子喉发音训练对全喉切除术患者发音重建效果的影响(一)

电子喉发音训练对全喉切除术患者发音重建效果的影响(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探讨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应用电子喉发音的护理及效果。方法 对38例全喉切除术后应用颈型电子喉发音患者进行发音训练。结果 38例无喉者应用电子喉发音均获成功,总有效率100%,优良率94.7%。结论 发音训练有助于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应用电子喉发音。

【关键词】 喉肿瘤 喉切除术 电子喉 音训练 护理

电子喉应用于临床,已为许多因患喉癌而做全喉切除术患者提供了言语交流的机会。国外对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应用电子喉发音的研究较多[1?2],国内报道尚少。为此,我科应用颈型电子喉训练无喉患者发音,取得较好效果。笔者认为,临床的训练观察和精心护理,是提高无喉患者发音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现将应用效果及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科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38例,均为男性,年龄50~75岁,平均66.8岁。术前均经喉部肿物活检,病理诊断为喉鳞状细胞癌。本组全身状况良好,术后伤口均甲级愈合,无咽瘘。

1.2 方法

1.2.1 仪器:35例采用广州电子喉研究中心生产的颈型电子喉,2例采用德国生产的Siemens Servox电子喉,1例采用美国生产的Romet电子喉。

1.2.2 发音训练方法:于全喉切除术后3~4周,伤口愈合,拔除鼻饲管,全身状况好,即可进行电子喉发音训练。①寻找最佳传音点。患者手持电子喉,使电子喉振动膜片置于同侧颈部下颌骨下方,振动膜片贴住皮肤,用大拇指控制开关。启动开关,同时发汉语“a”元音和从1~10数数,然后判断声音共鸣效果,重复15次/d,以便在颈侧找到最佳的共鸣部位。②发音方法。患者能顺利找到传音点后开始先练习讲单个字,逐渐过渡到2个字词组,如“上、下、左、右、中国、北京、广州等”,再逐步练习短语、长句和日常会话。训练时,用正常发音口型讲话,嘱患者上下唇之间保持1.0~1.5 cm空隙,口型动作尽量大,同时屏气或轻轻呼吸,以避免颈前气管造瘘口发出沉重、不自然的呼吸声。训练发音时细致护理,气管造瘘口内有较多痰液时嘱患者暂停训练,及时咳出痰液,还可用薄层纱布遮住气管造瘘口,防止痰液喷射到电子喉最佳传音点处,影响训练。口型发音动作与手控电子喉开关动作起止同步协调进行,即开始讲话时按住开关,讲话结束松开开关,以消减杂音。忌讲1个字按开关1下,或连续按住开关不断讲话,需要停顿时,立即松断开关。③训练方式。采取个别训练或小班训练方式。训练前,先给患者简单示范,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喉癌患者大多表现忧虑情绪,甚至对训练治疗持怀疑态度,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耐心向患者介绍用电子喉发音训练的目的和意义,关心体贴患者,使其情绪稳定,树立能熟练使用电子喉发音的信心。每次训练0.5~1.0 h,护士鼓励患者经常练习,对电子喉发音方法掌握不到位的患者反复给予指导及帮助;另外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工作,共同参与、鼓励和督促患者练习,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关怀,增强康复信心。

1.2.3 评价方法:使用电子喉3个月时,按照熟练程度、发音清晰度、整句语言表达能力及会话距离辨别程度评价,采用I~Ⅳ级分级法评价,Ⅰ级,发音清晰,整句表达流利,可听距离>8 m;Ⅱ级,发音清晰,整句表达较顺利,可听距离5 m;Ⅲ级,发音基本清楚,表达能力尚可,可听距离3 m;Ⅳ级代表训练失败或不愿学习者[3]。Ⅰ、Ⅱ、Ⅲ级为总有效,Ⅰ级和Ⅱ级为优良。

2 结果

  38例中Ⅰ级32例(84.2%);Ⅱ级4例(10.5%);Ⅲ级2例(5.3%),无Ⅳ级患者,总有效率100%,优良率94.7%。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