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中央5号文件精神 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一)
详细内容
内容提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即中发[2005]5号文件)是在中发[1989]14号文件这个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刘延东指出,“今后我们贯彻多党合作的文件,不仅要贯彻5号文件,同样还要贯彻14号文件”。因此认真总结15年来多党合作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对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宣传和贯彻中央5号文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组通过总结铜陵市15年来贯彻落实中发[1989]14号文件的成果和经验,提出贯彻中发[2005]年5号文件的思路和建议,不断推进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一、中发[1989]14号文件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铜陵市贯彻落实基本情况
(一)采取多种措施,坚持抓好中央14号文件的学习、宣传、贯彻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下发以来,市委先后于1990年和1999年两次对文件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制订了实施意见和进一步加强制度落实的相关措施。市委常委会近20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工作,召开全市统战工作会议11次,解决了统一战线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涉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作的实际困难。
(二)重点推进制度建设,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工作机制已基本形成
市委建立了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协商议事制度,坚持重大问题事前协商和事后通报制度。市委主要领导每年都要主持召开1―2次座谈会或协商会,就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进行协商,听取意见和建议。从1998年开始,市委每年在“中秋、国庆”期间召开高层次、小范围的党外人士座谈会,市委常委和五大班子主要领导参加。我市还建立了市委常委会成员与党外人士谈心交友制度、“双月座谈会”制度,市政府制订了进一步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联系的意见,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先后分别下发了加强特约参政工作和对口联系制度,市委统战部建立了《市委统战部部长与民主党派负责人谈心交友制度》。这些制度建设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落到了实处。1989年到现在,市委、市政府召开协商会、座谈会、通报会80多次,安排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视察、考察、调研30余次,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情况、征求意见会议40余次。
(三)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
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开展视察、调研,将关系到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交给民主党派进行调研。从2004年起,市委、市政府出题,统战部牵头,以民主党派为主,联合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围绕事关全市发展大局的若干重大课题进行调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大、政协中参政议政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不少意见和建议转化为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决策意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调研报告和社情民意的成果转化已基本形成报送、批阅、办理、反馈的工作机制。
(四)努力推进,坚持创新,民主监督不断开辟新渠道
市委高度重视民主监督工作,坚持交诤友,开门纳谏。1999年市委制定了市委常委与党外人士谈心交友制度,2002年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又对此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规定结对名单,谈心方式、内容,以及保障机制。为了避免流于形式,市委要求统战部每半年向谈心交友的领导发函,建议开展谈心活动,并将活动结果和意见收集整理,向市委专题汇报。市委和统战部每年都安排以考察、视察为重点的民主监督活动,一般每一季度一次,如长江堤防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国债项目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和贯彻中央(2004)1号文件等开展视察活动,以及参加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检查、评议和督查等。
我市认真落实中发(1989)14号文件中规定的聘请“四大员”工作,制订了特约参政工作和对口联系工作制度,同时不断拓宽特约人员聘请单位的范围,现有15个部门和单位聘请了70多人次担任特约人员。聘请特约人员单位和统战部门在这项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形式,完善制度,让特约人员开展工作正常化,求实效。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与一个市政府组成部门建立了对口联系。为此,市“两办”和统战部每年都要召开会议进行检查,总结、交流经验。
(五)党委重视,部门联手,党外干部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我市一直重视党外干部工作,积极探索党外干部工作机制。目前,市、县区政府班子中都配备了党外副职,全市34个政府职能部门中有10个部门配备了党外干部,其中司法局局长为无党派人士担任;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都配备了党外副院长和副检察长;同时在高校、事业单位和国有大型企业中也一定数量的副县级以上党外干部。市人大班子、常委会和代表、市政协班子、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和委员均按中央和省委的有关文件要求安排到位。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抓党外干部工作,把党外干部工作纳入全市干部和人才工作中。重视党外后备干部工作,每年都推荐5-10名党外后备干部参加省社会主义学院和市委党校学习,到高校深造和挂职锻炼。市委组织部与统战部经常沟通协调,研究党外干部工作,建立了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动态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
(六)加强政治领导,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中共市委十分重视帮助和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市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做工作,经常走访民主党派机关,看望民主党派同志,与他们座谈,听取意见,现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通过市委常委谈心交友制度、统战部长与民主党派主委联系会议制度以及双月座谈会等,加强政治领导,促进沟通和了解。举办民主党派干部培训班、研讨班近20期,参加中央和省社院学习100多人。帮助、支持他们学习贯彻各民主党派中央组织发展座谈会纪要精神和关于加强自身建设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精神,加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与2002年相比,到2005年,民主党派的经费翻了一番,落实了考察费、培训费和主委特别费等,民主党派的办公条件也有了极大的改善,较好地解决了民主党派干部的政治和物质待遇问题。
认真贯彻各民主党派中央组织发展座谈会1996年和2004年两个纪要精神,大力贯彻2000年各民主党派中央关于加强自身建设若干问题纪要精神,加强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同时市委统战部会同组织部门积极研究加强民主党派机关岗位责任制考核,加强机关干部的管理和教育培训。通过2001年和2002年六个民主党派的换届,一批中青年同志走上了民主党派的领导岗位。目前我市现有7个民主党派市级组织,共有34个支部(社)和1 个基层委员会,成员近700人。在这些成员中,主要由中、高级以上知识分子组成,中级以上职称占80%;平均年龄46.7%;各民主党派均设立了办事机构,目前共行政编制22个和1个工勤编,4个党派有驻会领导,其中一个党派主委驻会。
二、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对照中央5号文件,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
(一)多党合作、政治协商还不够规范,有些工作流于形式
1、按照中央文件精神要求,重大问题应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之中,在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应尽量避免以通报代替协商的现象。在协商和通报内容、范围上还不够规范,制度约束力不强,程序化上比较随意。一些领导在思想认识上政治高度还有待提高。
2、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委员中的安排情况,以及人大领导班子,还不能完全符合中央文件精神的要求。二是政府及部门与民主党派联系还不够紧密,重大问题、决策听取意见不够正常,情况通报制度不能有效坚持,对口联系虽建立制度,但多流于形式,很少开展活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还存在知情难,反映意见不畅,反馈机制还没有建立。三是特约人员工作缺乏有效的参与、监督机制,亟待加强,民主监督的内容和形式还不规范,机制尚不健全,政府部门对此没有真正重视。四是民主党派为社会服务任务越来越重要,但开展工作的条件不足,缺少经费,机构不健全,人手不足的问题。
(二)党外干部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1、按照中央5号文件和我省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2005-2008年三年规划精神,在实职安排方面仍有不足,如科技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委、计生委等单位还尚未安排党外领导干部。(以上是三年规划要求应优先安排的单位);在高等院校和国有大型企业,如铜陵学院、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有色公司和铜化集团等还未配备党外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