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战后英国国际形象的思考(一)
详细内容
摘 要:英国在二战后建构了自己衰落、渐变、动摇和务实的国际形象。在世界霸权和平的转移中,在平缓而不是大起大落的变化中,英国没有落伍,它仍然在前进。当我们以国际形象的视角回顾英国从二战结束到现在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它的衰落、渐变、动摇和务实。它在这个过程中塑造的国际形象,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英国的实例告诉我们,作为国际形象基础的国家实力的各个组成部分中,人口、国土和资源等自然因素是基础的基础。
关键词:英国;国际形象;启示?
二战后英国在相对衰落中失去了领先世界潮流的能力,在世界霸权和平的转移中,在平缓而不是大起大落的变化中,英国没有落伍,它仍然在前进。当我们以国际形象的视角回顾英国从二战结束到现在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它的衰落、渐变、动摇和务实。它在这个过程中塑造的国际形象,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塑造国际形象必须以国家实力为根本基础?
没有一定实力的国际行为主体,就不具备进行国际形象塑造的物质条件,国家实力限定了国际形象塑造的方向和潜在空间。上述命题如此显而易见,然而如果把它同英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就会产生悲剧的味道,启发我们进一步地思考。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进步是英国历史的主流,它发展的大方向是应该加以肯定的。”〔1〕然而,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进步并不是20世纪特别是二战后英国国际形象的最主要的特征,它最主要的特征是“衰落”,这最终还是由英国的国家实力决定的。人们在探求英国“衰落”的原因时,“往往首先考虑英国本身太小的事实”〔1〕,支撑这个事实的两个指标――人口和国土正是国家实力最基本的变量。也就是说,英国的实例告诉我们,作为国际形象基础的国家实力的各个组成部分中,人口、国土和资源等自然因素是基础的基础。?
在充满自由竞争的国际政治体系中,政治影响力在国际行为主体间的分配是不均衡的,对这种影响力的追求势必受到政治资源、国际关系模式、国际社会交往、文化等因素的制约,而它的作用则是预测、探寻未来的行为〔2〕。如果我们要依据上面的判断“预测、探寻未来的行为”的话,那么它的潜台词或者说它的进一步的推论就是,在全球化条件下,塑造世界强国形象的机会将更多的倾向于人口和国土大国。?
二、塑造国际形象必须以国际战略和形象定位为基本出发点
国际战略是主权国家在较长时期内参与国际竞争的总体方略,其主要表现形态是主权国家的对外战略〔3〕。二战后,文化作为一种软权力开始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通过形象定位,为被称为“软权力的新语言”的国际形象提出长期性、全局性的谋划。所谓形象定位,就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以国家实力为基础、以国际战略为基本出发点,在现有的国际政治格局下,谋划并确定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特色或个性。国际形象的定位,是国际形象塑造的基本出发点。国家塑造国际形象的一切努力无不以国际形象的定位为准绳,围绕定位来展开,在对国家实力和国际政治环境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国家具体实际,针对国际形象评价客体的评价预期,强有力地塑造本国与众不同的形象,从而使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确立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地位〔4〕。?
正确的形象战略和形象定位指导塑造积极的国际形象,错误的形象战略和形象定位则会极大地损伤国际形象。英国从世界最强国的顶峰跌落下来,成为欧洲诸国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在这个反差巨大的过程中,英国不止一次地取得过由正确的形象定位导致的成功,也有过错误的形象定位带来的失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张文木教授曾经总结了一个规律,即:大国崛起于地区性守成,而消释于世界性扩张〔5〕。英国的“欧洲国家”的定位具有地区守成的性质,与自己的国家实力、国际环境和国际战略相适应,所以增强了它对欧洲的影响;而它的“帝国情结”使它的形象战略和形象定位屡屡出错,在世界人民心中留下不光彩的记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