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
详细内容
1
大梅晕到了。
大梅晕到并不奇怪。大梅一个月只挣600多块钱,每个月要交150块的房租,而且还要给家里寄钱,供弟读书,妈妈看病。所以剩下来吃饭的钱就很少了。
可大梅并不在乎,1元钱能卖5个馒头,够她吃一天半。早晨冷水就馒头,中午炒土豆就馒头,晚上吃中午剩下的炒土豆就馒头。
大梅不在乎吃什么,可她并不满足自己这样的生活。但为了弟弟上学,妈妈们看病,她只能放弃自己的梦想,放弃自己的学业。
因为她知道,自己并不象很多书上写的那样,和自己一样家庭条件的都是出类拔萃的好学生,自己的学习并不是很好。
但如果能让她读完高中的话,她相信自己一定能考上一所的大学。
大梅爱看书,不管怎样,她每个月都要省下来50块钱买些书看。
这不是大梅一个人的秘密。
因为知道这个秘密的还有一个人,就是大梅的弟弟。
有一次大梅回家,弟弟竟从饭钱里省出3块多,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废品收购站里按废纸的价格给她买了五本书。其中竟还有一本陈忠实的《白鹿原》。
大梅看着一本本散发着霉败气味的书,一把把弟弟搂在怀里,哭了。
是感动,更多的还是辛酸。
多么懂事的孩子,如果自己能多挣点钱该多好,弟弟的裤腿已经比脚脖子还要高出好几寸。大梅想,下个月不去买书了,省下来,给弟弟买一条新裤子穿。
令大梅欣慰的是,弟弟就象书里写的一样。一直都是全县最好的学生。
弟弟说:“姐,我知道你爱看书。外边的贵,以后有时间我就帮你去看看。”
大梅听了弟弟的话,咬着牙不再哭了,说:“不用了,姐现在忙,没时间看。再说城里的收购站比咱县里要多的多,要找的话我比你好找。”
弟弟相信了,后来这个秘密就成了大梅一个人的秘密。
后来,大梅果然在城里的废品收购站找过好几次。但城里人精,一般都会把书买给旧书贩子,不会当废纸买。
可是50块钱,如果在书店里买,可能只能买一本或者两本,最多薄薄的三本书。
而且,书店里的理货员会用鄙夷的眼神看着自己。
“都穿成这样了,还看什么书。”有一次大梅听见一个理货员小声的和另一个理货员说。
大梅想,如果有一天自己能当是经理助理,每个月能多拿400块钱,一定要买身体面点的衣服,再来一次。
但是,现在大梅只有到旧书市场去。到了周六、日只要大梅不用上班,就一定会到旧书市场去看看。
大梅晕倒的当天没有吃早饭。
因为天热,前一天晚上大梅就发现馒头已有点变质。大梅知道如果放到第二天一定不能吃了,于是她把本来留给第二天的早饭也塞到肚子里。
大梅舍不得花1块钱吃两根油条,喝一碗老豆腐。她虽然想,但她更想把这1块钱省下来。
可这一天实在太热了,大梅觉的一团火球压在自己的头上,把自己压的昏昏沉沉的。
大梅无论再渴也没有买过一瓶矿泉水。她绝不会用自己一天半的饭钱换一瓶水喝。今天也不例外。
如果大梅买完一本书后就回家,如果大梅随意晕倒在路边什么地方,以后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前一天晚上大梅在一本书上看到一篇介绍关于青花瓷的文章,大梅被书本里个那种美吸引了。虽然头有点晕,可她还是希望能在紧挨着的古玩市场里,看一看真正的青花瓷,那怕仿的也好。
大梅顺着一个围满了人的摊子走了过去。大梅并不知道,那群人正围着看一个看起来很懂行的人,在拿捏一支绘着三星报喜的双耳青花瓷瓶的真假。
大梅被越聚越多的人挤了进去。大梅并没有看清楚那个人手里的青花瓷,只是觉的在人群里越来越闷。大梅想往外走,刚一抬脚,就晕到了。
2
大梅醒来的时候吓了一跳。
因为她发现自己正躺在医院里。
是谁把自己送到医院的?这要花多少钱?
大梅用一只手扶着头,想起了自己是在古玩市场里晕倒的。可是是谁把自己送进来的?
大梅还没把这些想完,一个皮肤白皙,带着眼睛的女大夫对她说:“醒来了。你血糖低,有点中暑,没什么大事,注意休息一下就好了。”那个大夫见大梅点了点头,接着说:“你们这些外来打工的也真是的,只知道拼命的挣钱,一点都不知道爱护自己的身体,你太却营养了。”
大梅勉强的笑了一下,说:“家里穷,没办法。”
“穷也要注意身体呀!看看你的脸色,和六十年代似的。”大夫说完,从兜里套出两张饭票,塞到大梅手里说:“这儿有两张饭票,等一下到食堂打份饭。出了大门往左一拐就是。”
大梅忙把手里的饭票又塞了回去,说着“不用了,不用了。我怎么能拿你的东西。”
大夫重又塞到大梅的手里,用命令的语气说“让你拿着你就拿着,快作废了,反正我也用不了。”大梅还想说什么,却被大夫打断了,“小声点,这里是医院。”
大梅看了一眼饭票上并没有注明什么时候作废,感激的看了一眼这个和自己妈妈年纪差不多大的女人,看到那她那种带有命令的眼神,也不在推辞。腼腆的笑了一下,收了起来。
果然,大夫临走的时候,依然用命令的语气对大梅说“记得多打份菜。”
大梅的眼眶湿湿的,她觉的自己碰到了书里才会有的好人。到不是为了那两张饭票,大梅喜欢她那种语气,就象妈妈对自己的女儿那样。
大梅接着想,也不知道是那个好心人把自己送到了医院,也不知道人还在不在。千万不要象书里写的一样,这个好心人把自己送来后就悄悄的走了,自己一定要当面谢谢他。同时又想,医药费不要太贵。
大梅一出来,就听见一个人对她说“闺女,醒啦!”
大梅见和自己说话的人穿着一身类似于八十年代的警服样式的蓝色衣服,脚上穿着军用胶鞋,头发已经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黑黄黑黄的脸看起来就象自己的父亲一样,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
“大爷,是你把我送来的?太谢谢你了。”大梅说着向老农鞠了一躬,接着说:“医药费多少钱,我还给你。”大梅虽不愿来医院,但她依然感激眼前这个人。
“不用了……”
“这怎么行,我怎么能花你的钱。”大梅着急的打断老农的话,大梅觉的自己就象是在做梦一样,只有书里才有的好人自己一天竟碰到了两个。
“真的不用了!可是……”老农一边说着,一边把身边一个用碎花布包起来的包裹打开,说“……这个你得赔我!”
大梅看着包裹里一堆破碎的瓷片愣住了,那些白花花的碎瓷片上,勾勒着残缺的蓝色线条,“这些……”
老农看着大梅说:“你婶病了,能借的钱都借了。实在没办法,我才把这件东西拿出来卖。”
老农见大梅看着这堆碎片发呆,好象没有听见自己的话一样,接着说:“你晕到的时候,正好倒在它上面,把它压碎了。”
大梅听着老农的话,脑子里拼命的想,拼命的想自己晕倒前发生的事情。
老农见大梅还是不说话,有些激动的说,“闺女,你可不能赖啊!你婶的病可全靠它了。”
“刚才那个人给我1万2,我都没买。”
“闺女你……”
大梅疯了似的从老农手里把包裹夺过来,又砸到老农的身上。
“你胡说,你胡说,你胡说……”
3
在市场保安的证实下,老农轻易的证明了自己并没有骗大梅。那只绘着三星报喜的双耳青花瓷瓶确实是大梅晕倒时压碎的。
“大爷,你的钱我一定想办法还你。可是、可是……”大梅装出来的坚强,还不到一句话,就已支离破碎。大梅双手捂着脸蹲在地上,抽泣起来。
老农看着蹲着地上的大梅,叹了口气,慢慢的在大梅的床边坐了下来。
老农掏出一支烟,无言的抽了起来。顿时屋子里一股劣质的烟臭味在屋子里弥漫开。屋里只剩下了大梅的抽泣声和不停升起的烟雾。
烟快吸完的时候,老农叹了口气,难过的说,“闺女,为什么是你呀!要是一个城里人该多好。”
1万块虽不是一个小数目,可要一个城里人拿出来却不难。可要一个连两根油条和一碗老豆腐都舍不得买的农村姑娘拿出来,他实在有些不忍心。如果不是老婆等着钱看病救命,如果不是自己已经欠了一屁股的饥荒。一个破瓶子,打碎了,或许他笑笑也就算了。自己虽穷却并不是一个贪钱的人。
可是!
大梅想“可是――我去哪拿钱还你!”
老农想“可是――如果拿不到钱,老婆可能就没了!”
老农想了想,说:“闺女,咱们都是苦命人。我不问你多要,你婶看病,大夫说要8000块。你给我1万块,剩下的我还得还饥荒。”
“大爷,你放心,我一定会把钱还给你。”大梅哭够了,倔强的站起来说。
“这就是我住的地方,明天你来拿钱,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跑。”大梅用手擦尽了眼角的泪痕坚定的说。
老农看着大梅蜡黄的脸,嘴动了一下,紧接着叹了口气,“我相信你,闺女,你可不能骗我,你婶的命就靠这些钱了。”
老农走了。
“你婶的命就靠这些钱了。”大梅想着老农的这句话。一定要想办法先筹些钱先还他一部分再说。
大梅先想到和自己一起来打工的同乡小兰。
她知道小兰有钱,她也知道小兰是干什么的。她看不起小兰,可她现在只能去找她。
大梅在“伊人居”按摩院门外徘徊了一阵,最后还是鼓起勇气进去了。
推开门的那一刹那,大梅觉的自己脸红的烫手,心跳的似乎别人都能看见。
“我们这现在不要人。”一个浓装艳抹的女人看着大梅随意的说了一句。
大梅愣了一下,随即明白那个女人是什么意思。大梅觉的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大梅立即转身想要离开这里。可大梅抬脚的那一瞬间,想到了老农那布满皱纹的脸。
“闺女,你可不能骗我。你婶的命就靠这些钱了。”
大梅想着这句话,忍了下来。
大梅刚要开口说话,另一个妆化的很浓的女人“呀”的叫了一声,“大梅,你怎么来了。”
小兰在听大梅说的时候,不停的抽着烟。等大梅把话说完,小兰并没有马上把话接过来。大梅觉的过了很久很久,等小兰又接着点起一支烟,吸了几口,才对大梅说:“大梅,不是我不想借给你。你不如先在我这里住几天,躲过去算了。”
“那可是1万块!你给了他,以后你怎么办。”
“我要是你我就不承认,谁知道是不是他在你晕倒的时候把东西换了。”
“大梅,你妈看病也要用钱……”
大梅看着小兰两片血红的嘴唇不停的一张一合,坚定的摇了摇头,她大梅虽然穷可绝不是这样的人。
小兰看见大梅起身要走,又把她叫住“我就知道我说什么也没有用,你这个人太死板了。”说着拿出一张卡,“这里有3000多块,你先取出来给他。”
“谢谢!我会想办法还你的。”大梅把那张卡紧紧的握在手里,她感激的看着小兰。自从小兰来这里上班后,两人就没有往来过。她进来前实在没有一点把握。
“谢什么。大梅,你能来找我我真的很高兴。我知道你看不起我,可是没有钱在城里你什么都不是,连一只狗都不如。”
“城里的狗都要吃1块钱一根的火腿肠……”
大梅似并没有听小兰在说什么,心里只是在想着还差七千块。
4
接下来,大梅想到的是强子。
强子是大梅后来带到城里来的。刚来的时候强子在大梅的介绍下在自己工作的商场里当保安。一开始强子很满足,也很快乐。可渐渐的强子觉的工资太低,就不辞职不干了。
大梅虽不知道强子现在干什么,但大梅知道强子现在绝不是在正正经经的上班。
强子看见大梅的时候吃了一惊,他想不到大梅竟会来找他。
“姐,你怎么来了!”说完急忙招呼大梅坐下。
大梅看了一眼桌子上各式各样的十几部手机立即把眼睛挪开。大梅不愿去想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
强子听完大梅的来意后,拍着胸脯说:“姐,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
大梅知道强子不会骗她,于是说“谢谢!”
强子说:“不早了。姐,你留在这儿吃晚饭吧。”
大梅说:“不用了。”
“那你回去好好睡上一觉,明天一早我去找你。”
大梅点了点头。
强子看着大梅说:“姐,我知道你看不起我。可城里人只认钱,只要我换身西服出去,没人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他们只要见我有钱,一样会对我笑,对我好,和我称兄道弟。”
大梅听了没有说话。
强子说“只要我有了钱还是能做些正当的生意。”
大梅站起来要走,强子叫了声“姐!”
大梅扭过头,看见强子竟然用感激的眼神看着她,说“姐!谢谢你!谢谢你还能来找我。”
大梅从强子家里出来,心里放下一块石头。抬头看了看天,天已经有些黑了。北方的温差大,天气已经变的凉快多了,可大梅觉的自己的头还是昏昏沉沉的。
第二天,一直到中午强子和老农居然都没有来。
大梅心神不宁的等着,一直到了天黑,才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大梅把门打开,是老农。
大梅说,“大爷,你怎么才来,钱……我还没给你筹够。”
老农看着大梅突然跪了下来,说“闺女,我知道是我不对,我不该骗你,可你婶实在是病的太重了……”
大梅愣住了,过了好一阵,大梅才弄明白。
原来老农的青花瓷是假的。强子让他的一个兄弟假扮成博物馆的研究员,一早就在大梅的门口等着老农。结果强子和他的那个兄弟稍微一吓,老农就把什么说出来了。
强子想不到竟会是这样,他本想让自己的兄弟假装成研究员来糊弄老农,然后在搬出一套文物保护法吓唬他,实在不行就先揍他一顿,把那些碎片弄走,然后给他来个死不认帐。
老农说实在是他老婆病的太重才不得已这么做。
“你这是敲诈你知道么?”
“你现在已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你知道么?”
“我现在要是把你送到公安局,二话不说先得把你拘留起来你知道么?”强子说一句往前走一步,推老农一把。老农每被推一下,便向后退一步。
老农被吓住了,他求强子,家里不能没有他。可强子不管,要老农给1000块钱才能了事。否则就把他送到公安局去。
强子把老农的身份证扣起来后才走。临走的时候狠狠的说“你要是跑了我就找到你家去。”
老农怕了,可他已经实在拿不出1000块钱来。
老农想了一天,觉的虽对不起大梅,没有脸去见她,可现在只有去找她。如果自己被抓起来,这个家就完了。
大梅听老农说完,气的想跳起来打老农一个耳光,可大梅忍住了。大梅听着老农的哭述,渐渐不那么生气了。大梅终于明白昨天老农为什么会说:
“闺女,为什么是你呀!要是一个城里人该多好。”
大梅想,老农其实并不想骗她。
最后,大梅决定去找强子替老农求情,把他的身份证要回来。
大梅从家走出来的时候,暗暗责怪强子,为什么不来告自己一声,害自己紧张的白等了一天。
大梅走到半路,突然想起应该先把卡还给小兰。
她快走到“伊人居”按摩院的时候,远远的看见门口停着几辆警车,车顶上的警报灯不停的闪着。
大梅隐约看见小兰被带上了警车。
5
后来,大梅才知道,那天强子从老农家出来去她家的路上失手了。被几个盯了他们很久的便衣当场抓获。
没过多久,大梅被通知下个星期出任商场经理助理。
大梅听到这个消息时,捏着兜里的那两张饭票,突然觉的她该请人吃顿饭来好好的感谢一个人。
大梅在去医院的路上想,如果小兰和强子能多碰到几个女大夫那样的人,也许一切都会不一样。
“你的脸色怎么还是这个样子……”
大梅听到这个有些生气、埋怨的声音满足的笑了。
“阿姨,谢谢你……”
因为只有大梅知道,如果不是那两张饭票,那个声音。可能她已经去了别的城市,或许在和小兰、强子挣一样的钱。
只有大梅知道,她曾这样想过。
***
这虽然是篇虚构的中篇小说,但文中大梅穷困的生活却并不是夸张。
当我们吃一顿饭,买一件衣服消费几百上千块的时候,我们的身边仍然有舍不得一个早晨吃两根油条喝一碗老豆腐的人。仍然有买牙膏时坚持要买金属皮的人,不过只是为了能将里面的牙膏挤的更干净些。
她们在靠自己的努力,创造自己的生活。
她们中有些人在生长在城市的人的鄙夷目光下,开始慢慢改变自己最初来到城市的想法,开始选择能改变自己的捷径。
如果,我们给她们一点点关心,或许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至少,我希望我们这些所谓的城里人,走在街上不要因为她们的穿着打扮或言谈举止而投以一个嘲笑的眼神。
请记住,我们的区别只是出生地不同而已。
附:同时请支持我的小说《青馇十方记》。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