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关于建设和谐声乐教学生态环境的构想(一)

关于建设和谐声乐教学生态环境的构想(一)

详细内容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声乐教学的生态环境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比如,有些声乐教学设施落后陈旧,声乐课程资源单一而匮乏, 声乐课程相对孤立而缺乏与其他课程的有机整合,师生课外相关艺术实践和科研活动开展不足,教师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学校对外交流不够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声乐教学的质量。因此,应从以上各个方面出发,分析并解决不和谐因素,尽快建设和谐的声乐教学生态环境。

关 键 词:声乐教学 生态环境 构想

声乐教学质量的优劣与其教学生态环境是否和谐息息相关。高质量的声乐教学离不开和谐、融洽、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和氛围,相关院校应大力加强和谐课堂建设、和谐课程建设、和谐科研建设,全面跟进相关配套措施,在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人力资源各方面优化质量,从多渠道、全方位的视角出发,为构建和谐的声乐教学生态环境提供有力、可靠、坚实的保障。

一、加强现代化声乐教学设施建设――和谐的“有米之炊”

21世纪对教学设施的要求应紧跟时代步伐,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是实现和谐声乐教学生态环境的基本保障。否则,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就缺乏可行性,和谐的声乐教学生态环境也就无从谈起。学校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声乐集体课、小组或个别课的不同要求,根据学生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具体情况,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如立式钢琴、三角钢琴、多媒体教室、MIDI教室、音乐厅、书籍音像资料室、录音录像器材设备(有条件可配备专业录音棚)等,充分发挥专用教室、专用器材、设备的作用。比如,教师可通过数码辅助手段,利用电脑强大的多轨录音等功能优化课堂教学,制成的CD、VCD、DVD、MP3等各种音像材料可供学生课后学习,巩固教学质量。

二、加快多渠道声乐课程资源开拓――和谐的教学源泉

为使声乐教学中遇到的技术、艺术、学术上的问题有证可考,有据可依,学校应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各种课程资源(包括信息化课程资源)。比如,声乐教研室应购置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研究使用。同时,学校应进行校内图书馆建设,如纸质资料的建设(声乐类相关著述、核心期刊、专业期刊等)、电子资料的网络检索系统建设(万方数据资源系统、超星数字图书馆、KI期刊网、EBSCO信息数据库等),从而方便师生查找各种资料。另外,教师应广泛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文联、音协等社会资源,作为校内课程资源的有益补充,形成和谐的校内外课程资源环境,提高声乐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