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一)
详细内容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推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逐渐引入教学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对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多媒体教学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有效扩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在我们越来越依赖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它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与思考。以便我们能够用科学性、思想性、适度的原则合理使用多媒体,使它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恰到好处的作用。
【关键字】 多媒体 弊端
很多教师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利用课件讲课,这样的理解过于片面。所谓辅助教学,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宏观上的辅助,即教师通过对课程的研究,再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代替教师去完成一些适合计算机完成的工作,主要表现为“辅助学”。其二是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扶手”,对教学实践实施具体的帮助,主要表现为“辅助教”。这种形式的特征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教师积极参与交互,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我们常说的即是这种形式。它通过对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的有效整合,可以给学生最直接的听觉、视觉的感受,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有效扩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我们在感受多媒体给我们教学带来丰富与精彩的同时,它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与思考。
一、多媒体教学阻碍了师生课堂的情感交流
课件教学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高效率而自豪。然而若画面的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象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那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课件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要知道,课堂上老师要能够从学生的目光以及情绪的细微变化中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教师也能够从学生脸上表现出的对知识的渴求以及收获知识所表现出的快乐中得到感染,从而近一步激发自己的热情,并从这良好的氛围中得到灵感。而对教师投入的、饱含激情的讲解也会感染学生。这些细微的情感交流,融洽了课堂气氛,避免了学生只能对着屏幕一味被动接受的局面,便于师生情感交流。
二、多媒体教学让教师忽视了语言的描述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很多描述或操作都可以通过演示直观、方便的表达,这使得教师往往忽视了对语言的组织与推敲,总以为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所授知识,而在没有多媒体教学的时代,老师总会精心设计、深入思考如何用一句准确的语言描述,一个合适的比喻,一句有启发的笑话等等,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事实上比单纯的演示更能让学生铭记于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一次公开课,老师在讲计算机中文件的移动时,首先请学生说一下把一个凳子从一个教室搬到另一个教室的步骤,学生踊跃地作了回答。这时老师说:“今天我们要讲的文件的移动,就如同我们搬凳子一样简单”,近而对文件移动操作与搬凳子动作作了简单的对照分析,学生一下子就很好的理解并掌握了文件移动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在场的老师也为之一震:“文件移动就如我们搬凳子一样简单”,简单一句话,使得本烦琐的操作变得如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常用的动作一样简单,学生不但能很好地理解其操作步骤,而且化解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学生对此操作也一定会有刻骨铭心的记忆。而如果我们一味地依赖多媒体,学生往往会落入对操作步骤的单纯记忆,而没有很好地理解,使得一些学生离开课堂便感觉无从下手,无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