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现代设计教育中加强审美意识培养的探讨(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审美意识设计思维创新能力人性化
[论文摘要]审美意识直接体现了设计师对美的理解和趣味导向,制约着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能力。审美意识的培养,也是设计思维的培养,而思维的开端,是源于对一种新事物的好奇及思索。在现代设计教育中,加强审美意识素质和艺术品味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现代设计教育是21世纪的高智能与高情感的双轨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设计思维能力,加强对他们的审美意识、个人品格及情感的教育。从发展的趋势看,我国需要这样的综合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培养设计行业的高素质人才。现实中,一些设计作品技法运用多但繁琐无序色彩丰富但污浊,主题直白但无想象空间,这直接体现了设计师对美的理解不够深刻。所以,在设计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努力使学生掌握美学原理、美学规律和美的造型能力的同时,对审美意识素质和艺术品味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
意识总是在控制着我们的思维能力,而人的思维是由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组成的。不论何种设计创作都要运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者是辩证的,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所共有的思维方式,都同样能够发现事物的本质。我们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在借助于科学理论去发挥逻辑思维的同时,还要借助于艺术发展形象思维,只有文理渗透才有利于开拓新路,换句话说,只有打破学科界限,才能培养出综合型画才。因此,在现代设计教育中要加强审美意识素质培养,必须善于使人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珠联璧合,共同发挥作用。
以下是在高校进行审美意识培养对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作用及其培养策略。
一、审美构筑学生的设计意识
一个设计师只有具备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才能成为一个有社会价值的设计师。有人曾研究,在设计师一生的创作生涯中,审美意识主要经历三个阶段:明意识、潜意识、下意识。高校设计教育主要经历在第一阶段,明意识这个阶段是很重要的基础阶段,它对学生未来的设计之路十分重要。在这个时期,主要是学习和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各方面的素质,当然,由于每个学生的文化背景各有差异,有的学生能在二三年时间内完成这个阶段,顺利进入第二阶段。有的学生可能到毕业了还没有超越第一阶段,没有进入真正的设计,总是拿别人的作品东挪西借,甚至一成不变地拿来用,那不能叫设计。
二、审美培养学生的设计兴趣
对审美意识的培养,也是对设计思维的培养,而思维的开端,是源于对一种新事物的好奇及思索。卢梭曾说过:只要有热心和才能,就能养成一种市美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
在进行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审美意识对提高学生设计兴趣的作用,主动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首先要加强对本专业的鉴赏力,提高学生的眼力,比如:结合正在进行的专业课程,收集大量的资料和相关素材,通过多媒体教学对优秀作品进行赏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精心安排学生作业内容,有意定做一些与其他艺术门类有关的题目,如设计与音乐:将听觉艺术转换为视觉艺术传达出来。将音乐的听觉感受,谱写成色彩构成,让观者产生共鸣。
在其问,要专门安排时间来赏析当代艺术与设计中关于音乐的抽象性形成的理论及其影响,还有其代表人物(克利和康定斯基)及作品特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与艺术设计的关系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掌握提高审美意识的学习方法。在视觉创意中,要逐渐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将各种艺术形式与设计结合,将其他学科门类(历史、文学、自然学科)及其原理结合到设计中。这样,艺术形式就不再单一乏味,设计思维就不会枯竭。教师要通过配合专业课,安排优秀的作品,推荐优秀的图书,丰富学生的思维,赏识并认可学生思维中优势和鲜活的部分,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及时进行讨论,这一过程是审美刺激过程,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