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教育理论论文>关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质量的几个技术要素(一)

关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质量的几个技术要素(一)

详细内容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仅关系到教师的政治立场、理论功底、文化素养,而且还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本身蕴含的文化内涵而带来的一些技术层面上的美育境界、艺术表现、案例教育、教学手段等要素。
  论文关键词:政治立场;美育境界;艺术表现;案例教育;教学手段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质量的提高,除涉及到教师的政治信仰、理论功底、文化素养外,还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本身特有的政治倾向和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所带来的政治立场的鲜明、美育思想境界的浓烈、艺术表现的多样、案例教育的精彩、教学手段的恰当等一些技术层面上的要素。对此本文特从这些方面进行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一、政治立场要鲜明
  任何国家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都不可能回避它的政治立场观点的倾向,它必须符合国家的利益和社会制度的性质。在这一问题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来都毫不隐讳地向学生宣传他们的社会政治制度所谓的“优越性”,并将反共教育作为他们的政治教育重点,并对“对抗性政体”进行敌对性教育,同时开展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自由主义价值观教育,以培养符合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价值观的接班人。
  毫无疑问,我国在培养学生成什么样的接班人的问题上,绝对是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接班人。因此,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重点是解决学生掌握有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科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既是“思政课”教育的目的,也是“思政课”教育的核心。这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性质所决定的。
  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涉及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治久安问题。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有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和立场,要在“思政课”教育中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思想。紧跟时代步伐向学生传达我国新时期主流思想和时代的精神风貌,给学生一种阳光的向上的精神力量的鼓舞和感召。这是“思政课”教师的政治使命。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关键的定型期,可塑性很强,给他们灌输什么样的思想,既关系到大学生能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的问题。毋庸置疑,我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具有很强的政治倾向性的教化功能。除对从事“思政课”教师要忠诚于马列主义教育的原则要求,对教育对象有灌输马列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责任义务外,还要围绕学生普遍关心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和重要举措以及国际上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科技等时政要闻,及时地向学生进行正确解读和正面的引导,以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参与意识和对国际社会的重大政治、经济、科技等时政要闻的高度关注,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素质,提高学生的政治鉴别力,有效地防范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我们不排除对西方等外国的一些优秀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传播,但我们必须客观地评价和介绍西方等外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在发展进程中的优秀与弊端的两重性。切忌不能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价值观,不加区别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宣讲。针对学生对西方社会的科技进步、生活方式的推崇,要给予正面的、健康的引导,尤其是要对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中的高碳经济、高碳生活方式要给予批判性教育。结合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中的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倡导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方式,让学生从中认识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国情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利害关系,树立危机意识、环保意识,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培养学生完善自我、健全人格,树立公民意识,秉持公平正义原则,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二、美育境界要浓烈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由于它本身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具有很高的美育思想境界。但是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人们普遍重视它的政治思想性的教育,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所隐藏的美育思想境界认识不足,一味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而忽略了它的美育功能。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美育功能,这是因为学生如果在人文方面有重大缺陷,那么在未来人生发展的空间将非常有限。而一个有很强人文素养的人会有更开阔的视野和兼容并蓄的独立精神世界。因而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视、认同、欣赏,我们不能忽略它的美育境界的存在和在其中的积极作用。
  美育境界是由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内涵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能脱离思想政治理论的文化背景去空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政治教化功能,这是因为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它本身就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文化内容和多元文化背景,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美育内容、美育元素、美育氛围,并由此烘托出美育思想境界。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内涵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美育思想境界,具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异彩纷呈的现实图景的多种美育功能。
  尤其是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历史等优秀的文化思想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也必然产生出的美育思想,对学生极具思想上的影响力,这种美育思想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外在的精神面貌更具内在作用的人文素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美育思想境界的内在作用,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中,具有对人的心灵的撞击穿透力和对人的思想的冲击渗透力,正是通过美育思想境界润物无声的熏陶教育来实现的。美育思想境界是由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艺术加工创造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美育思想境界的艺术加工和创造,是由教师的文化修养、人文精神、艺术品味等方面的素质使然。当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把特定的教育内容还原到历史原貌和现实生活,并经过教育艺术手段的加工处理,又非常客观地以一种独到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对特定的教育内容进行解读分析时,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历史等经典案例中的历史风貌和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形象描绘,必然呈现出一种美育思想境界。这种美育境界是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经典案例的深度分析,对教学内容的激情演讲,对教学所涉材料的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对优美流畅的语言的运用,对名言佳句的巧妙穿插等教育艺术手段来表现的。在这些美育境界的感染下,引起学生身心愉快、精神亢奋、灵魂净化、思想共鸣等作用,都表明一个客观事实,教师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育艺术手段烘托出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美育思想境界。这种美育思想境界实际上是教师将教育内容进行艺术加工和艺术再创造,把教育内容作为一个艺术作品来创作、欣赏。并把学生引入教育艺术的殿堂,把美育境界引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它融汇了教师的教学风格、个性特点、情感囚素、艺术品味、审美情趣、美学修养等文化底蕴。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教育的文化内涵和教育的艺术手段所构建起来的美育思想境界,通过对学生的美育思想的陶冶,培养学生勇敢、开朗、智慧、进取、创新等人文精神,这种启迪学生思维灵性,让学生具有蓬勃向上的朝气的美育思想境界的教育是一种美的享受、美的教育。
  三、艺术表现要美妙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是枯燥泛味的空洞说教,它本身承载了一些艺术表现形式。它除了要求教师对思想理论教育要有真才实学以外,还需要教师要有真情实感和文化素养。
  首先,艺术表现需要教师的教育激情。只有富有激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才有艺术的感染力。教师的教育激情,来源于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的热爱,来源于教师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文化底蕴;来源于对教学内容的深刻领悟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来源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激情发挥,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善美追求的真情流露;并将对真理的追求、对邪恶的憎恨、对善良的推崇等思想个性特点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中表露无遗地传递出来,并恰当地用充满激情的情感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的魅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的艺术感染力需要教师在激情流露中,有抑扬起伏和舒缓快慢的节奏韵律。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的精神状态,始终贯穿一种执着的爱意,充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是基于教师的这些情感因素,才使得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以一种昂扬的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循着教师激情下的教育思路进行积极的学习和思考。由此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其次,艺术表现需要教师高超的语言能力。语言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教师在语言表达能力的艺术表现上,能够巧妙自如地借助优美流畅的语言节奏韵律,时而抑扬顿挫、时而慷慨激昂,这种语言韵味所传达出来的语气、语境、语意等语言艺术的优势,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既可以用自描叙事的手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教学内容,又可以用浪漫抒情的手段以诗情画意的语言表达教学内容。这些语言艺术的表现力,既可以把教学内容讲得声情并茂、清新灵动,又能将教师的教育艺术风格和个性特点表露无遗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体验和感悟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