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学生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论析(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艺术院校;能力培养代写论文;基础能力;专业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笔者拟对艺术院校学生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谈点浅见。
一、艺术院校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说,心理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和自立的能力
自主性和自觉性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希望能立足于社会的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表现为能以自身的能力、独立的思考和自我决断存在于社会。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青年人的内心常常涌动着一种“自我意向性”。这种心理活动是萌芽自立意识的原始动力,但并不是明确的自立意识。明确的自立意识包括必须有摆脱依赖的倾向、有承担责任的准备以及有相对明确的行为目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地完成接受知识、把握理论的心理过程。到青春期,学生的自主性有了明显提高,并向理性方向发展。与以前相比,学生在学习上开始独立,可以自己思考各种问题,并力求找到出路,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只是起着桥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上开始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性,不满足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知识,更渴望到课堂外,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培养良好的独立学习的习惯,提高自我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教师一般都偏重专业课的教学,文化课教学相对较弱,课外时间也几乎全由学生自己掌握。由于许多学生已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整个学习过程全依赖于老师的安排,很难适应这种偏重专业课的学习机制。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内容。
2.培养学生自理和自律的能力
自理是指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自理能力又是社会承认一个人成熟的标准。对于学生来说,其必要的自理能力应包括基本的个人生活料理能力、个人财产的使用能力、个人时间精力的支配能力等。学生进入学校就意味着离开家庭,离开对父母的依赖,生活上必须自理和自立。长期在生活上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生活经验的学生,到学校后,会显现出生活上杂乱无章,情绪上难于稳定,直接影响到生活和学习,甚至对学习生活失去兴趣。因此,学生生活上的自理是解决自立的首要条件。
自律是指个体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和制约能力。自律要求的是个体主动地根据社会的规范和准则来约束自我行为,而不是依靠社会的强制力量来纠正个体的行为。因此,自律能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人成熟水平的尺度。表现在一个人对其行为后果的社会认识,自觉做出根据自己行为后果来选择行为的判断,并能在没有外力的直接作用下,自觉地调节自我行为,使之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与准则。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具备自学能力的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