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录入错误与改进
详细内容
试剂管理依据GB/T18467-2001《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血站实验室对传染病筛查项目需进行双试剂检测,初次检测为反应性的标本需进行重复检测。实验室试剂的质量、使用情况与质量要素各个环节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检测结果。试剂使用率:即检测一份标本需要的试剂数量(以孔为单位),其意义同复检符合率。单/双项试剂检测结果阳性率:统计报废血液系由哪种检测项目、何种检测试剂不合格所致。一般而言,对于大多数实验室某项实验若双试剂检测均为反应性即判定为不合格,该项血液报废。但由于所选择试剂本身存在差异(如包被片段、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不同等),两种试剂同一检测项目结果不尽相同。通过统计该项质量监控指标,可为实验室选择试剂、分析报废情况提供一定客观依据。
设备管理血站实验室依据检测项目分为定量检测设备和定性检测设备。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直接影响检测工作效率。可通过设置监控指标,监控设备本身固有问题,评估使用及维护的正确性和充分性。单台设备的使用频次:用于统计不同设备承担的工作量是否均衡,评价实验室应对常规和突发情况的工作能力。单台设备故障数:用于统计、评价不同设备发生故障次数。为设备的维修、维护提供基础数据。设备故障原因分类统计:用于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设备超负荷运转、人员操作失误、设备老化,还是维护不够充分。并针对此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纠正措施,如更换设备配件、重新进行人员培训等。进而确保仪器设备能满足血液检测要求,保证实验顺畅进行。
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安全有效是血液质量的重要保证。与临床实验室不同,血站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直接关系到血液是否可用于临床,其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决策意义。为真正达到检测结果真实、准确、有效,必须实施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加强过程控制,监控控制效果。建立监控指标体系并加以应用就是实现质量监控的具体方法。尽管血站实验室已逐步认识到实施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但目前大多数血站实验室仅把质量监控指标等同于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未形成系统化、整体化的理念和构建模式。笔者结合本实验室的具体情况,从检测过程管理和资源管理方面,提出了若干质量监控指标。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血站实验室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借助LIS系统或设计相应记录,采集与检测过程密切相关的数据资源,并通过回顾性分析、统计,建立与本实验室相适宜的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实现对实验过程的量化监控和趋势分析,客观评价其运行状况,最终确保血液检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