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堂建筑音质计算机辅助设计
详细内容
厅堂音质经典设计方法音质通常是指声音的品质,对语言信号和音乐信号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术语和音质参量。语言信号采用清晰度D50、可懂度C50等参量评价。音乐信号采用明晰度C80、混响感EDT、空间感Ts、环绕感LF等参量评价。所谓音质设计就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少影响厅堂音质的不利因素,营造良好听声环境的技术策划过程。
厅堂音质的影响因素厅堂音质的良好与否是借助一些声学参量来评价的。这些声学参量诸如混响时间(包括客观混响时间T60、早期衰变时间EDT等)、早期反射声(用早后期声能比,如语言清晰度、音乐透明度)、声压级及相对强感G、厅堂背景噪声等。形体设计形体的采用,应有利于对听众席提供早期反射声,取得良好的空间感。使房间内声能分布均匀,观众席各处都有适当的响度。并应避免出现声学缺陷。通常采用“鞋盒式”矩形构造房间,对听众席能提供早期反射声,取得良好的空间感,这种声学设计比较可靠。声能在厅堂建筑空间内均匀分布和扩散,从而保证观众座席各处都有适当的响度。应避免出现回声、声聚焦、颤动回声等声学缺陷。
容积选择根据厅堂用途、座位容量综合考虑。但每座容积越大,一次性工程造价越高,后期维护费用也越高。经验推荐值1 000座电影院,每座容积3.5 m3;2 000座剧场,每座容积5 m3;1 500座音乐厅,每座容积5.7 m3。厅堂混响时间控制根据厅堂用途、容积确定房间合适的混响时间。在内表面设置不同吸声材料和结构,控制房间混响时间满足上述要求。还要考虑声室内声场的均匀分布问题及能够增加足够的侧向反射声能。背景噪声控制虽然具备了良好的室内音质设计,但是如果受到噪声干扰,要想获得良好的室内听闻条件也是难以实现的。为了保证厅堂建筑的使用功能,控制建筑物环境噪声,保证建筑物内部达到一定的安静标准,是建筑声学的另一任务。要控制建筑环境噪声,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的高低和城市规划进行合理选址。另一方面在建筑物内部采用隔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