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形势下的职高计算机教学改革
详细内容
一、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培养目标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职高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市场需求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劳动者(IT蓝领),简单讲就是以学生就业为目标。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前景看,计算机广告制作、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技术人才被十分看好。职高计算机专业教育应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第一,办公自动化——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第二,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Flash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第三,计算机网络——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第四,多媒体技术——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制作。第五,平面图像处理——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设计。
二、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机结合避繁求简,着重讲清有规律的知识点,使学生在理解后能运用共性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技能点则为某一具体操作,主要靠反复练习训练来获得。知识点是掌握技能的理论基础,而熟练地操作技能又可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和起点。因此,要切实做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统一。从根本上讲,计算机教育是一种应用能力教育,具有非常强的操作和应用需求。“学以致用”是计算机学科教育的首要任务。“用”在此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在课程进行过程中,进行实际操作,领会理论之精华;二是在理论教学进行完毕后,留出相应的一段教学时间,在教师指导或不完全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应用所学知识开发出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设计产品,这将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真正掌握和不断拓展所学领域的知识,称之为课程设计。
三、以兴趣为驱动力,因材施教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一开始就让学生接触乏味的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让学生的论文兴趣消失殆尽。其实,教育者完全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入手,教学生做些精美的卡片、玩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带学生上网冲浪等,激起学生对电脑的浓厚兴趣,这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引导,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目的。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目标明确。比如,有些同学对计算机硬件、软件非常着迷,那么可以在进行了相应的指导后让他们参与“机房”管理,“机房”的电脑出了问题,就让他们维修。这样既让他们得到了锻炼,也让我们的管理变得轻松。四、教学方法创新在计算机教学课堂上,在教师理论讲解的同时,配以多媒体教学、幻灯片演示,以及网络同步操作演示,这个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对设备、实践操作过程的熟悉。最好是在计算机房进行授课,学生可以边实践边进行理论学习,二者结合起来教学,达到优异的效果。在这个演示的阶段,既能减少教学成本的开支,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对于较为重点的课程或实验,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共同进行。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并尝试独立解决上机过程中遇见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准确查阅资料和获得数据后,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自行设计具有独特风格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五、创设情景,举办比赛,促进学习职高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乐于展现自己性格的特性,应争取在教学过程中多创设情境,让他们互相竞争,争取超越别人,获得设定的奖品,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好胜心,促使其使用、掌握电脑技能。职高计算机教育应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时刻抓住时代的脉搏,紧随时代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有能力、有才干、有想法、有真才实学的IT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