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计算机理论>实现计算机拳料处合中的人机处合

实现计算机拳料处合中的人机处合

详细内容

我们都知道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化。新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教学的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教学内容、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学体制的变革。为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应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现代意识,更新思想观念,把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显示出的辅助教学作用不可低估,尽管它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教学.但可以作为理想的认知工具.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加大课堂教学密度,具有人机交互的智能性,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来迎接这场革命,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和最新的科技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唯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所谓整合,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善地融合到课堂中,是把包括计算机在内的技术与课堂教学艺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创造性劳动。恰如其分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促进教师课件的创作,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效率,扩大信息来源,是精湛教学艺术、丰富教学经验的得力助手。但不可否认,计算机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显然是“中性”的,它仅是我们完成培养能力、提高紊质教育目的可凭借的手段之一。拒绝接受先进的教学手段是傲化的,但把计算机提升到无可复加的地位同样也是错误的。笔者听过一堂数学课。整堂课,教师没写一个字,全部由计算机和幻灯展示,教师只动动鼠标、播放幻灯片。教师原本的讲解变成计算机的播放,课堂上似乎很热闹,但实际教学效果笔者不敢苟同。计算机毕竟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这种“辅助”的地位无论如何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能完全代传统的教学工具。计算机可以制作图形,但学生用圆规作一个圆所获得的经验,是完全不能通过使用计算机作图来获取的。教学过程是十分复杂的、细腻的过程,无论计算机有多么强的交互性,“人机对话”决不能代替“人际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决不能为了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甚至是无谓的达、评比.走到什么都使用计算机这样的极端。忽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必将把“计算机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引向反面。选择那一种工具来组织教学,完全取决于那一种工具最能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需要就使用,不需要时则不使用,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众所周知,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性得教学规律、熟悉教学过程是制作好教学课件的前提条件。计算机专业人员固然熟悉计算机语言.但未必熟悉学规律、理解教学的需要,他们制作出的软件未必奶置应课堂教学。时代在发展,教育需要仓惭。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坚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借助别人的研究成果与自己的创造结合起来,自己制作课件,为我所用。首先要选择好“制作平台“。根据我的实践,<几伺画板>是中学数学教师的首选软件。它的特点是不需要编程,学习容易,操作简单,有些课件可以当堂作,交互性也好。可以这么说<几何画板>是一个超级工具。我在使用<几何画板>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我们的需要,利用它的软件大多数当堂制作课件。在利用时我们注意把招的原则是,把软件制作的过程作为学生概念构建的过程,粉重从概念与公式的推导进行强化;坚持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注意教师精心设问,师生间的搞好对话,学生间相互议论;注意与传统教手段结合,不忽视教师的板书.解题的演算过程,规范表达;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创新性学习实践。在具体的教学应用中,既重视计算机的作用,又不过分依赖。
在寻求知识的宝库中,教师要时时牢记—自己始终是学生的服务者、引导者,教师要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自我超越。我们认为,不能把计算机的应用局限在教师的演示上,应该体现与素质教宵结合,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引发深人研究的兴趣,把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问题的研究者。实践中.我在书巴学生学习准<几下可画板>作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的智力开发工具,以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软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做“数学实验”,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紊质的提高。我校在初二、初三开设了<几何画板>选修课,有一些学生巳经用<几何画板>帮教师制作软件;个别学生运用<几何画板>有了令人吃惊的发现。受周围同学的影响,没进人这个班的一些同学也在摆弄<几何画板>,并主动耍求把我上课的软件拷贝回家自学。
对于计算机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尽管我们的经验是初步的,但从目前已取得的经脸和成绩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计算机一定会象我们已经使用了几代人的粉笔、黑板一样.成为我们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融人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在真正实现计算机与学科娘合的基础上达到人与计算机的完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