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咽管瘤术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护理(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颅咽管瘤;水;电解质;护理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开展,颅咽管瘤全切或次全切已能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但手术会刺激或损伤垂体柄及丘脑下部,术后易并发尿崩症和脑性盐耗综合症,进而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1?3〕。本文对2002年7月至2008年3月我院收治的术后发生电解质平衡紊乱的48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颅咽管瘤术后早期水、电解质的变化特点以及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颅咽管瘤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8~62岁,平均年龄34.3岁。患者出现高颅压、视力下降等临床症状的时间从15天至2年不等。全部行开颅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全切或次全切除。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
1.2 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检验
全部病例术前均置导尿管,术后患者移入神经重症监护室进行专人护理。记录每小时尿量、测尿比重,4~6 h 监测尿及血渗透压和血生化指标。32例(66.7%)患者出现尿量增加,每小时尿量200~350 mL者9例、351~400 mL者16例、尿量大于400 mL者7例。出现时间最短者为术后2 h ,一般在10~12 h 发生,持续1~16 d。血钠紊乱44例,其中单纯性低血钠27例;单纯性高血钠4例;交替性血钠异常13例。血钾紊乱27例,低钾血症22例,高钾血症5例。
2 结果
通过早期观察,全部患者在出现尿崩或电解质紊乱3~12 h内得到确诊。诊断一旦确立,应立即补充足够水分,并给予垂体后叶素或尿崩停进行治疗。经上述处理后,有28例尿量在1周内恢复正常,12例在2周内恢复正常,3例在1月内恢复正常,另5例需长期应用尿崩停治疗。全部48例患者均未因此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3 讨论
颅咽管瘤常累及下丘脑和垂体,术后常因下丘脑和垂体功能暂时性或永久性低下,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而致尿崩症,以多饮多尿为主要症状〔4〕。判断尿崩症以每小时尿量为准,当每小时尿量大于200 mL,持续2 h以上,尿比重小于1.005时,可考虑尿崩。早期每小时观察尿量及比重一次,同时观察尿液 颜色,如发现尿量增多,颜色逐步变浅,提示多尿或尿崩的出现。当尿量大于200 mL/h 时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给予处理。术后应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根据尿量及时调整垂体后叶素的用量。对于能进食的患者可加用双氢克尿噻和卡马西平口服治疗,对于长期尿崩或对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不能耐受的患者给予弥凝口服治疗。此外,应监控出入量,保持出入量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