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磨饮合四逆散配方颗粒与传统合煎剂的定性定量比较(一)
详细内容
作者:邹萍,田祥琴,郭明娟,黄静,韩英光
【摘要】 目的 对五磨饮合四逆散配方颗粒和传统合煎剂进行定性定量比较。方法 采用薄层层析(TLC)进行定性比较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芍药苷的含量。结果 TLC结果显示,配方颗粒与合煎剂的化学成分种类相似,但合煎剂的斑点比配方颗粒的斑点更明显;HPLC研究表明,芍药苷在0.035 5~0.426 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9%,RSD=1.07%(n=5),配方颗粒中芍药苷含量约为合煎剂的95%。结论 传统合煎剂与配方颗粒两者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芍药苷含量略有差异。
【关键词】 五磨饮合四逆散;配方颗粒;芍药苷;HPLC;薄层层析;定性;定量
五磨饮合四逆散是五磨饮子和四逆散两个方剂的合方。五磨饮子首见于清・汪昂《医方集解》,由沉香、木香、槟榔、枳实、乌药5味中药组成,功效为破滞降逆,“治暴怒气厥卒死”〔1〕。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白芍、枳实、甘草组成,用于治疗气郁证,四肢厥逆〔2〕。五磨饮合四逆散是在这两个方剂的基础上加减,由沉香、乌药、木香、枳壳、柴胡、白芍、甘草、薤白、黄连以及肉桂10味中药组成的合方,具有行气理气、和表解里、疏肝理脾等功效〔3〕。
中药配方颗粒是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将传统中药饮片分别提取、浓缩、干燥成的颗粒剂,使用时按处方剂量取各味配方颗粒,直接加热水溶解后饮用,具有不需煎煮、方便、快捷、安全、卫生等特点,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临床应用的需要〔4〕。由于配方颗粒与传统煎剂的水煎方式不同(前者为分煎,而后者为合煎),可能存在提取成分的差异。为了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本实验对五磨饮合四逆散的配方颗粒与合煎剂进行了薄层层析(TLC)定性比较和芍药苷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比较。现将实验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LC-6A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BS224S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AS3120A超声波清洗器;LXJ-84-01离心机(北京医疗仪器修理厂)。
1.2 试药
芍药苷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36,规格:95%;中药饮片与配方颗粒由深圳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提供,根据生产记录,中药饮片为同批次配方颗粒生产原材料;乙腈为色谱纯,其他试剂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薄层层析定性比较
2.1.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按日处方量称取药材,加10倍量水浸泡30 min,煎煮20 min,滤过;药渣再加入10倍量水,煎煮20 min,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400 mL,即得合煎剂母液。量取母液50 mL,用石油醚(30~60 ℃)萃取2次,每次25 mL,分取、合并石油醚层,减压浓缩至干。残留物用2 mL甲醇溶解即得供试液A1。石油醚萃取后的水层,挥去残留的石油醚后,再用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2次,每次25 mL,分取、合并正丁醇层,减压浓缩至干,残留物用2 mL甲醇溶解作为供试液B1。
按日处方量取相应配方颗粒,加入400 mL沸水溶解,作为配方颗粒母液。量取该母液50 mL,以下按合煎剂供试液制备方法同样操作,分别制成配方颗粒供试液A2,B2。
2.1.2 TLC比较分析 分别取供试液A1和A2各100 mL,点样于同一硅胶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7∶3)为展开剂,展开约15 cm后,取出,晾干,在紫外灯(265 nm)观察斑点的数量及荧光的强弱;然后喷10%硫酸乙醇液,加热至显色,日光下观察斑点的数量及色泽的深浅。
另分别取供试液B1和B2各40 mL,点样于同一硅胶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65∶35∶10)下层为展开剂,展开约15 cm后,取出晾干,喷10%硫酸乙醇液,加热至显色。日光下观察斑点的数量及色泽的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