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强化季度分析 防范医疗纠纷(一)

强化季度分析 防范医疗纠纷(一)

详细内容

作者:张天鉴,李园园,张波,任渝江

【关键词】 病历分析;管理;防范;医疗纠纷

 为加强兵力质量的环节控制,我们按照《医疗制度管理规范》进行季度病历质量分析,实践证明,进行定期病例质量检查,有利医院防范医疗纠纷,现就我院2009年7月~9月出院病历质量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1 主要问题

  共调阅出院病历4345份,其中216份存在问题386处(次)。主要为:婚姻史及生育史过于简单或无生育史内容28份,新入院病人连续前三日病程记录记录不全19份,入院记录缺年龄缺单位12份,首次病程记录及首次上级医生查房记录无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内容13份,入院记录体格检查中,心率未填写8份,无术后连续三日病程记录1份,确诊日期与最后诊断日期不一致46份,首页中损伤的外部原因、出院科室及出院日期未填43例,入院前三日无连续三日病程记录41份,缺诊断、用药及疗效分析记录37份,现病史中缺少对主要阳性症状及重要阴性症状的描述28份,首次上级医生查房记录与首次病程记录雷同,除首次、入院录外,部分病历内容为复制后稍加修改,个别病程记录内容完全相同23份,病历中存在错别字16份,病程记录中未记录及分析重要的检查及化验报告内容11份,出院无上级医生意见及指示内容8份,体格检查与专科描述前后矛盾6份,患者要求出院但无自愿出院同意书5份,漏填医院感染21分,传染病漏报、迟报14份,危重病历在报病危后主任/副主任医师12小时内未查房4份。抢救记录无上级医生参与2份。

  2 原因分析

  2.1 粘贴现象过多 因电子病历储存各种病历模板,书写病历实际上是修改模板的过程。因操作中“粘贴、修改”原因,初始病历存在着大量信息垃圾,有的医生不根据患者的体征、病情,认真地修改编写模板病历,甚至易见的质量问题也没有及时发现和修改,而是敷衍了事,造成病变部位张冠李戴,前后、左右、或上下不分,性别不分,在年龄上老幼不分;如在现病史描述中,损伤部位本来在左侧,描述却为在右侧,使人真假难辨。个人史描述还出现男同志有月经史,女同志有提睾反射。体格检查中各个部位体征的描述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和特点。有的手术记录右侧肢体手术,可记录写成左侧肢体,使人难以断定是否开错刀;甚至出现新入院病人就有全套的手术记录、术后记录、抢救记录、出院小结等内容。

  2.2 错别字或符号错误 微机操作不熟练,不仔细修改,错别字较多。如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输人时,常常将汉字音同形不同的字在病历上写错,如将“趾”写成“指”,“腮”写成“鳃”,“脓”写成“浓”等。有的将很重要的化验单位写错,如将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5.1×109/L”写成“5.1g/L",血糖“4.7mmol/L”写成“4.7umo1/L";五笔及拼音输入时多字,如“签字为凭”写成“签名册字为凭”,“左侧”写成“左右侧”等等。有的将关键词搞错,如将“左”写成“右”,“上”写成“下”等。

  2.3 职业道德观念淡漠 按照《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首次病程录8小时内完成,入院录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应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特殊情况例外),可是有些医生职业道德观念淡漠。为了应付自动监控,常常将病历先签,等自己有空时再慢慢写及修改,时间一长,内容忘记修改,病历前后矛盾,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不及时查房,不按时记病程记录,而是凭空捏造,追加和补写记录。在住院前出现的感染,在病程录中无描述。医生为图省事,复制病程记录,不能真实反映疾病发生、发展、转归情况,其病历无临床意义和医疗科研价值。

  2.4 婚姻史及生育史简单 患者不愿讲婚姻史及生育史涉及隐私,或捏造虚假信息。还有部分医师因害怕侵犯他人隐私或不想过多了解他人隐私。

  2.5 医院感染、传染病漏报 为减轻麻烦,直接不填不报,或在填写出院病历的太匆忙,时间紧,来不及填写。再次拿到病历时又忘填写。在报传染病时,需要填大量数据,为减少麻烦,不填不报。

  2.6 协议书用词、用语不当 特殊药物、器械、自请出院、各种知情协议书等漏签、少签。

  2.7 病情不分析或未记录 对已明确诊断的未及时下诊断,或对复杂病情变化未分析,未及时诊断等。对上级医师意见未及时记录,或按上级医师指示处理后未记录等等。忘写、忘签,或24小时内写2次记录。

  2.8 法律意识淡化 病历真实地记录着患者疾病的症状(如体征、诊断、治疗、护理和检查等),为举足轻重的法律证据。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医疗过程变得透明。病案公开作为病人的一种权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化,不如实记录,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司法取证时将会使之处于十分被动和尴尬的境地,甚至触犯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