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静脉铁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一)

静脉铁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观察口服与静脉铁剂对尿毒症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52例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常规血液透析,使用EPO治疗,对照组26例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组26例采用右旋糖酐铁静脉注射,疗程均为10周。比较治疗后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10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观察指标值的改善幅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静脉铁剂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比口服铁剂好。

【关键词】 血液透析;铁剂;肾性贫血;尿毒症

贫血是慢性肾衰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肾性贫血的治疗,既需要合理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还需要有效地补充铁剂,否则,即使长期大剂量使用EPO,贫血也难以纠正。近年来静脉铁剂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吸收好,利用率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1〕。因此如何提高疗效,防止和减少副反应,也就成为临床应用的关键。

  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我院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2 例,男性27 例,女性25 例,平均年龄(51.2±11.2)岁,平均透析时间(12.3±5.8)个月;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治疗前检查血红蛋白(Hb)为(73.4±12.1)g/L,红细胞压积(Hct)为(23.1±2.1),血清铁蛋白(SF)为(114.2±73.4)ng/ml,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为(17.2±1.9)%;治疗组26例,治疗前Hb为(72.4±11.4)g/ L,Hct为(22.4±5.4),SF为(113.7±74.2)ng/ml,TSAT为(18.2±1.2)%,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入选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为:Hb≤90 g/L,Hct≤0.28,SF≤200 ng/ml或TSAT≤25%。排除标准为:对铁剂过敏、铁负荷过量、1个月内有输血史、严重感染、慢性感染性疾病、系统性活动性疾病、重度营养不良、严重肝病、血液系统性疾病及恶性肿瘤、多种药物过敏史等患者。

3.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进行血液透析, 使用EPO治疗,每周剂量为100~180 U/kg,治疗用量不变,口服叶酸片、VitB12。对照组口服琥珀酸亚铁,每日3次,每次0.2 g,连服10周。治疗组采用右旋糖苷铁(科莫菲)静脉输注,方法为每次透析时将100 mg右旋糖苷铁与100 ml生理盐水稀释,透析开始后2小时,通过透析器的静脉端滴注,不少于30 min,连续注射10周。

4.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查血TSAT、SF、Hb、Hct。观察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以及其他不良反应。

5.疗效评价

  显效:Hct升高≥10%,Hb升高≥30 g/L;有效:Hct升高≥5%,但<10%,Hb升高≥15 g/L,但<30 g/L; 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6.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