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础(一)
详细内容
论文摘要:毛泽东思想上承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一阶段,它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连接了起来。毛泽东思想不仅本身是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同时又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创新奠定了哲学基础、提出了根本原则、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奠定理论创新的哲学基础
理论创新首先需要一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获取真理性认识的“工具”,是进行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主要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构成的一个科学体系。它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主要应该学习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各个方面的立场、观点、方法。他们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他们把自己的学说称作“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一方面,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始终强调,“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应当“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另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三个基本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中国化,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中,有些具体的结论和原则,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成为历史,但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无论现在和将来,对我们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也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我们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除了同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这个主脉以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共同的哲学基础:活的灵魂。当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活的灵魂也有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它更加深刻的内涵,但都是在三个基本方面基础上的发展。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l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贯穿这个科学思想体系的活的灵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基本方面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
二、提出理论创新的根本原则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理论创新,是个伟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很多的原则和规律需要探索,有很多的经验和方法需要总结。毛泽东思想为我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原则和最基本的经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革命实践的产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也一再强调:“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但是,无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中,还是在中国共产党内,马克思、恩格斯的警示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长期存在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简单化的情况,生吞活剥地套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或具体结论,用各自的“实际”来裁剪马克思主义,从而导致严重扭曲马克思主义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