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基础(一)
详细内容
摘要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实现第一次飞跃的标志,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标志,而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基础。全面、准确的科学把握“两次历史性飞跃”这一历史的逻辑关系,对于我们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发生过两次历史性飞跃,一次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是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为标志;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标志。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我们全面、准确和科学地把握“两次历史性飞跃”的这种历史逻辑关系,对于我们开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理论思维和探索精神的伟大民族。在鸦片战争后,进入近代的一百年来,为了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濒临灭亡边缘的危机,求得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奋斗牺牲,前仆后继,进行了不屈的艰难探索,但未能获得成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并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固有的属性和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无论是革命和建设,都不能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也不能机械地照搬苏联或其他别国的经验。由此,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际,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自己的根本问题,始终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相结合,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不断以新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新。
第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率先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早在1930年初,首先举起“反对本本主义”的旗帜,同“左”倾错误展开斗争。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1]1938年10月提出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向全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一年后,又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原则。[2]这大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从哲学上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思想基础。1937年7月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要求全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中国国情出发找出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性。《实践论》和《矛盾论》作为中国特色的哲学理论,为全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变为自觉行动,起了积极的直接的重大影响。
同时,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的巨匠和典范。大革命失败后,他率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以后逐步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的理论。抗日战争爆发十个月后,他以其敏锐的目光,看到这一道路同样适应于民族战争。毛泽东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全面阐述了这一思想,指明我党争取抗战胜利的方针和道路。毛泽东这一光辉思想的运用与实践,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毛泽东的思想理论与实践,是完全植根于中国土壤的,是彻头彻尾中国化的。对他来说,马克思主义这个“矢”是用来射中国革命之“的”的。他在上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成果,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确立,提供了充分的思想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条件。
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在向共产党军事进攻的同时,在政治思想上也对共产党展开了猖狂的进攻。它大肆叫嚣“共产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共产党应该“取消”等,使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国家政局空前复杂化,把全国人民打入葫芦里了。于是,“怎么办,中国向何处去?”就成为党必须回答的迫切问题。为了粉碎国民党的政治进攻,1939年底至1940年1月,毛泽东先后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义义论》等著作,向全国人民说明党对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全部见解,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解决了如何走俄国人的路的问题,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大难题。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要点是:1、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2、这个革命只能由无产阶级领导,而不能由资产阶级领导;这个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3、这个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联系在一起,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4、这个革命不能走通过中心城市起义引发革命高潮的欧洲式革命的老路,而是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这样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5、国际国内历史条件的变化,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须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毛泽东不仅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而且以这一理论为依据,形成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基本纲领。中国共产党在七大上,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主要内涵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被冠以“毛泽东思想”这一响亮的称号,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成熟,起了奠基石和核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