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合作民族师专公共体育课教学问题探析(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公共体育课教学 问题 探析
论文摘要:针对合作民族师专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从实际出发进行分析探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旨在提高本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公共体育课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体育教学.民族师专作为师范教育的特殊群体,公共体育课教学更具有其特殊性,它对民族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因此,探求最佳的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目前合作民族师专公共体育课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现状和差距
1、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过时的教学大纲是影响公共体育课发展的致命因素.
合作民族师专是省内唯一一所少数民族高等师范院校,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生存的.大多数人对于体育教学仅限于感性认识,仅仅看到体育教学对肢体的训练效果,却忽略了其对学生心理、情感、意志的培养,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各民族地区,文化背景和学生体育素质具有差异,很难深人开展高层次的教学.另外,传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模式也很难适应目前的素质教育.
2、经费投人少,场地设施差,运动器材短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无法运用,严重影响和阻碍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开展.
完成一堂良好的体育课教学,不仅要有好的老师,而且还必须具有相应的场地器材设施.由于我校基础设施较差,场地器材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活动,更无法使教学活动向多元化发展,整个教学过程处于一种捉襟见肘的地步.造成的后果是:课程设置单一,课时安排不灵活,教学计划不全面,教材内容少价值,教学手段不新颖.而这种后果势必形成这样一个局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发挥教学的创造能力,学生难于掌握一定的运动锻炼技术,也难提高运动技能水平,更难形成一个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
3、缺少交流的封闭式教学,严重影响和阻碍教学的发展;过于严谨的课堂规范教学,制约和束缚教和学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过时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使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另外,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我校地处雪域高原,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缺乏对外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教学管理和组织实施强调集中统一,规范稳定,因而比较僵硬和刻板.具体表现在,固定班级,固定教师一竿子捅到底的授课形式.这种固而不动的教学模式,虽则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但却难以发挥教师的技术特长,也很难使学生很长时间接受一种教学模式,进而压抑了学生对教材教法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而每学年的教材内容规定过死,缺少置换内容,进度缺乏伸缩性,造成盲目授课,形成教与学的严重脱节.
另一方面,我校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均先后毕业于同一学校―西北师大体育系,在校师从同一老师,或者学兄教师弟.这样,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形成的理论体系大同小异,教学组织过程也难免同出一辙,缺乏新的生机和活力.而我校由于经费短缺,每年外出进修的机会很少,教师得不到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也很难将外面的新信息、新技能、新观念、新教材内容以及新教学模式带人自己的授课中.教学领域没有开放性,势必造成我们教学水平的局限性和滞后性.
4、教学中只重视体质技能的锻炼,不重视体育兴趣、自我锻炼习惯的培养;太注重传统的技术教学,缺乏现代健身娱乐的指导;注重进行户外学习锻炼,对讲授体育卫生知识以及健身保健常识有所忽视.
这种只注重显性教学的发展,而不开发挖掘隐性的兴趣和情趣,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影响学生个人潜能的开掘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教学也就失去了它存在和发展的价值、这种现状又会造成这样一种局面:教学中只管教,不管学;只管课上,不管课下;只管形式,不管效果;只求付出,不求回报;只求健体,不悦身心.而这种局面则又形成这样一种怪圈:体育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授课缺乏激情,很难发挥技术特长和教学的再创造能力.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情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组织实施中,女生体育课质量欠佳.而学生自发组织的课外活动却开展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意识、创新意识都得到充分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