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影响大学生公共体育课堂训练积极性的因素探析(一)

影响大学生公共体育课堂训练积极性的因素探析(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公共体育课;课堂训练;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因素;体质健康
  论文摘要:公共体育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其课堂训练效果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甚至全面发展。但是,影响大学生公共体育课堂训练积极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分析并把握这些因素及其影响有助于提高公共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公共体育是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确定的课程体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甚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专业课程相比较,公共体育课具有更明显的参与性、互动性和技能性,更加体现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训练比重较大,课堂训练效果直接决定教学效果。课堂训练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公共体育课堂训练的积极性。从课堂教学过程分析,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教学的主导因素,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主体因素,教学的双主体作用及互动相长是以课堂为基本载体和中介的;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影响大学生公共体育课堂训练积极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的因素。
  1教师的教学主导因素
  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大学生公共体育课堂训练的外因,即影响大学生课堂训练积极性的主导性因素。
  1.1教师的讲解示范
  公共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理论讲解和动作示范是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动作概念的重要手段,理论讲解要求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突出重点;动作示范力求准确、熟练、优美。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尽快领会动作要领,并产生一种争先恐后、跃跃欲试的训练冲动和激情;反之,如果教师的理论讲解含糊不清、罗嗦重复、不得要领,动作示范不准确、不熟练、甚至出现失误,必然影响大学生课堂训练的积极性。
  1.2教师的教学方法
  公共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大学生课堂训练的积极性。比如,当学生训练成功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学生训练动作不到位时,教师应持续给予鼓励;当学生训练反复失败时,教师应及时安慰、并耐心纠正和点拨,直至训练规范。这些方法的采用都可激发大学生课堂训练的兴趣,对于学生课堂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应热情帮助、耐心辅导、以正面教育为主,靠善意和爱心来增强学生训练的自觉性和自信心;相反,教师如果表扬不当、言过其实或板起面孔大声斥责,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而影响课堂训练效果。
  1.3教师的关心保护
  体育运动的技术动作具有快速、连续、多变等特点,学生在课堂训练时稍有疏忽、犹豫、身体不适或技术掌握不够好,都可能导致训练失误、失败甚至受伤。因此,教师的关心和保护,对学生完成训练动作和解除后顾之忧非常重要。要根据学生训练的不同情况正确地运用“接、抢、托、顶、送”等保护方法来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引导、关心和保护可使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增强训练的安全感,使之充满信心并大胆地训练;反之,学生就会产生犹豫、害怕和不安全感,以至训练起来动作僵硬、不协调、无法进入状态,不可能有较好的训练效果。
  1.4教师的教态情绪
  公共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态情绪的好坏对大学生课堂训练的情绪产生诱导性作用。课堂上教师应自始至终情绪饱满、声音洪亮、口令准确、热情耐心、进入状态,言行举止体现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体现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展现出教师的职业精神,这样才能增进学生课堂训练的积极性;相反,如果教师情绪消极、敷衍了事、有气无力、不在状态,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至情绪爆躁、反复无常、随意发脾气,这样,必然导致学生无所适从,更不用说还有训练积极性。
  2学生的学习主体因素
  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公共体育课堂训练的内因,即影响大学生课堂训练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

  2.1学生的性格特征
  大学生的性格特征不同,往往对公共体育课堂训练所持的态度也不相同。例如,性格内向型的学生,一般表现为意志坚强、有自制力、情绪稳定、对动作要领理解能力强;性格外向型的学生,则表现为兴奋、活泼好动、爱自我表现、情绪激烈而波动大;性格抑制性的学生,表现为胆小、反应慢、动作迟缓、怀有爱面子怕同学耻笑的心理、甚至可能产生失望和自弃的消极情绪。因此,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性格外向型学生,要相对少表扬、多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去铸就坚韧不拔的意志等优良品质;对性格抑制型的学生,应注意多表扬,鼓励他们大胆训练、增强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