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短篇作品>婚宴

婚宴

详细内容

我不是个爱热闹的人,所以父亲要我陪他去参加朋友女儿的喜宴时我毫不犹豫地拒绝,更何况天气一再转冷,我宁可守着暖炉看电视。但母亲身子不好,推脱不掉,只好跟着去。

  下了公车站走不多远就望见主人夫妇向各位来客表示谢意。我和他们本是相熟的,用不着拘谨。父亲同他们打招呼时,我笑着立于一旁。

  厅堂里人影攒动,好不热闹。长辈们相见少不了握手寒暄,而我这个多余的人恰好落得自在。挑几张熟悉的面孔,便挨着坐下来。身边的女孩原是我要好的玩伴,隔了这许多年不见,也没了联系。乍然相遇,已是今非昔比,女孩出落的花儿一般,只我虚长年岁罢了。她的脾性倒是一贯的淘气,嬉笑着糗我像个待字闺中的小姐也不出来看看。于是闲话起这些年各自的情况,谁也没留下特别的怀念,忙闲参半的生活,累时直可以把人逼疯,闲时就想着如何补眠,最后竟哀伤起那逝去的大好青春光景至少该留下些许少女的浪漫情怀。

  伤情也只是转瞬即逝,她继而和我谈及今天的新嫁娘。“听说与我们年纪相仿,算得上半个熟人,我们尚且讨着父母要零花钱;人家却已然是一家之主母!”我只笑不做声,她也不恼。 只不屑地撇撇嘴道,别当我不知晓,她好歹勇气可嘉。姑且不说它结果是好是坏,仍揣有一颗年轻的心。我无言以对,话又何尝不是如此,是我们过于精明,把凡事看个透彻,算得滴水不漏,谨而慎之,惟恐错不起。是率性而为的年纪早就错过,还是我们老得太快?

  婚嫁迎娶本是可喜之事,也见证着夫妻生活的开始,可那婚后的生活或许有云淡风轻的时候,有温暖馨香的时候,有捉襟见肘,拮据难堪的时候,也有长相处时才发现无法忍受的缺憾,生活就是这样,可一旦选定,双方都得拿出勇气,面对的不只有甜蜜的爱情,还有柴米油盐,一家老小,工作家庭的分配,以及一切琐碎的事情。婚姻生活摆在荧幕上,小说中,多少有欺骗的成分。 让人感动的流泪,嫉妒的眼红。现实中的影象,却常是一语不合,便恶语相向,拳脚相加,其情形惨烈而浓重。即使如此,世间的善男信女仍逃不过月老的红线,双双走进婚姻殿堂。

  我们都只是凡人,求得最平凡的幸福无非是生活和美,子孙满堂。终其一生的时间,直至微笑着合眼离世。无法像伊丽莎白Ⅰ用卓越的功绩填补一世的情感空缺;也不能做梵高把创作当作精神的依傍;还不能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再者,自古以来,女子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于婚姻上,而它传承下来了,即便是新时代发展已久的今天仍听许多女子愿意将一生托赖于丈夫,这让我心酸不已。婚姻不是一场交易,而她们如何甘愿把自己变成别人眼中的商品,任人挑拣。

  当然并非每一场婚姻背后都埋藏着这些,也有生活的就像婚姻的誓言一般,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的,这让我想起梁鸿,孟光的齐眉举案,《金色的池塘》中那一对老夫妻,以及我的父母亲。他们虽然古朴,守旧,也许不懂信誓旦旦,不说甜言蜜语,可留在他们心底的仍有一方圣地谓之亲情。

  酒宴即将散席时,我就近看到了婚宴的主角,她不很美,长脸蛋,平凡的五官,只有一双眸子很吸引人,清澈,透亮。鲜红的晚礼服显得热情欢快!她略微有点紧张,祝酒杯在手中细细颤抖。我不曾见过她,以后也少有机会见到她。可我仍很诚挚地希望小新娘对自己的决定不后悔。四周的喧哗声此起彼伏,千篇一律的祝词结束后,她们转向另一桌。

  对于满桌难以消化的食物,我看着都觉得胃疼,人也不足以流恋,随意吃几口,便同他们道声别,匆匆离开了。回到家,父亲与母亲谈起那场婚宴,只说很风光,我领回的两包喜糖也已落在小弟弟的肚子里,可我仍会为那新嫁娘感到悲伤。或许她曾希望出嫁是段美好的回忆,是父母贴心的挽留与不舍,是亲人朋友的欢欣与祝福,是丈夫,公婆的体己和安慰,是她难以割舍的青春却不得不放弃的执着情感。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