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短篇作品>丁乙杂文集

丁乙杂文集

详细内容

  宇宙的规律性运动是相对的,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的,许多星体,甚至大的星系会在运动中影响到其他的饿形象而进入到它们的运动影响范围,进而破坏双方原有的规律性运动,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不是间单的数学概率问题,因为各星系的运动是不同的 ,而且所处的环境会不断发生变化,其变数的改变决定了其发生非规律性运动和异常变化的大小,也就是说在总星系的综合运动中从大的年度尺度上讲,任何一个星系和任何一个星体都在不同程度地变化着,而且有些变化足以影响到该星系或星体的运动,存在,甚至影响到周围的星系的运动,所以说宇宙不是一个平稳的运动体。

  我们的认识中,时间是单一方向的物理量,这种单一性是以我们认知的宇宙为基础的, 即光速的反向推证结果。因为一种不同状态下的宇宙不能包含里一种状态下的宇宙,所以其没有可比性。即时间是一个宇宙总的环境,其快慢的变化没有参照物,如果比较不同速度环境的宇宙,其快慢就存在了。同时一个宇宙环境下,也不存在时光倒流的现象,因为其倒流的结果是整个宇宙运动的结果,在倒流的过程中,一切原来发生的东西都不存在了,没有物质没有记忆,即便真的发生了倒流现象,一切也只是从头又走了一遍而已,任何人或事物是不知道的,而对宇宙来讲也是没意义的 ,那么是否存在时光突进这同样也没意义,因为在这突进的过程中一切都是不变的,物质记忆都是由旧有的基础开始,时间运动速度的快慢的参照物是其本身,这是无意义的。

  二

  我们如果肯定宇宙大爆炸的存在,那么大爆炸产生的光子,轻子,夸克等粒子扩散的速度是多少?这必然形成两种可能,一种是超光速在这个宇宙中的存在性;另一种是表明我们现存在的宇宙年龄测定的不准确性。由于光速是宇宙粒子最高运动速度,那么第一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然而粒子扩散到我们宇宙现存范围便需要几百亿年,如果这些粒子在扩散中便开始参与了物质世界的形成,半便存在一种不平衡性,即宇宙自爆中心向外围的物质分布是极不均匀的 ,即便我们扩大了粒子扩散的时间,肯定了宇宙的边沿的星云仍在进行着恒星等物质的生成运动,在一定时间尺度上确定我们这个宇宙的大小,但是根据宇宙生成的原则计算,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甚至每一秒钟都会有 新的性体形成,进而扩大宇宙的物质范围,那么宇宙物质范围外的空间又是怎样的呢?可以预见那会有相当大的范围空间是被爆炸后还没形成星体的粒子和星云物质占据着,所以宇宙外围新星的产生并不能肯定宇宙的膨胀,也许是另一形态下的宇宙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点的变化而引起的形象周围逐渐扩散的连锁反应的结果,这样便不存在宇宙大爆炸前的难以理解性,因为另一形态下的宇宙对于我们现在的宇宙来讲是我们的物理量难以描述的 .从另一点考虑,即对光谱的分析而的到的 红移现象确定宇宙的膨胀,这种对光谱的分析依据是以太阳系,即太阳光为标准参照物,依此为标假定太阳的物质运动和其他恒星的物质运动规律是相同的 ,即它们内部都著作着相同的核聚反应,这种假设也是不严谨的,不同的核聚反应会产生不同光谱的光,而且恒星在演化过程中内部进行各种反应是不同的,或者说存在的反应类型是相同的,但各类型在不同的时间内说占的比例是不同的,那么这些不同都会影响到其综合光谱的不同。

  三

  我们的宇宙普遍存在的3K背景辐射是突变成这个宇宙的另一个宇宙的绝对温度值,而且也许是基本粒子速度,即在我们的宇宙所承认的光速,是大于或者小于我们宇宙速度的另外一个宇宙的绝对温度同我们现在相同的,但这个宇宙同样存在一个3K背景辐射,这个辐射的来源是不同辐射背景的宇宙演变的遗留 ,即我们的宇宙如果变化成了绝对温度不为0 K的宇宙,这个宇宙同样会有一个背景辐射为0K.这就让大爆炸学说少了一方面的支持,同时如果大爆炸确是存在,那么它必然会有一个中心,而这个中心应该是空的,而且范围相当大,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爆炸后的景况,即物质运动的轨迹和速度,那么假设星云的自转使密度增大,进而形成星系,那么它的中心需要多大的动力源,它又需要 多大的速度,这种自转所形成的力量足以让物质紧密地结合成纯核构造,那么在这种旋转中将会抛出更多的物质,因为相应的运动速度超出了可以稳定其运动状态的速度,那么又会怎样形成大小星系和星球?而且在爆炸之后,在同圆周范围内的物质的密度应该是相差不大的,它们的运动方向和规律也几乎相同,又怎会形成不同运动轨迹的星体。拿太阳系来说,太阳与各行星的形成由一块大的星云而来,中心是太阳,所以这些行星在各自周围应该有相应的影响 范围,这个范围内的星云在它们各自的运动轨迹中而脱离了太阳星云团的直接控制,即便是这样,那些不在行星星云范围内而又与行星星云团处在距太阳星云团中心相同距离的星云呢?它们全部被太阳星云团的旋转所带如太阳的形成中,那么应该说行星星云团的自身运动能量控制星云物质的力量足以抗衡太阳对那些星云物质的旋转引力,而且它们中距离太阳近的 行星的力量绝对大于太阳吸引最远的参与太阳形成的星云物质的力量,这是不可理解的,而且 我们的宇宙体系的理论基础,即万有引力也是星系运动原始势能的影响,即肯定星云自身旋转形成星体,那么它的原始影响范围都在它的运动势能之中,而在这个范围内的任何物质都会遵循它的运动规律向中心聚集,所以所谓的引力子是不存在的,而所有星体对物质形成的重力加速度是原始运动影响的趋向量值,是一种能力标准,在两个或多个星体共同范围内的物质终会寻到一个两方或多方影响均衡的地点,那就是失重点。如果肯定星云旋转,那么形成的星系势必会是纺锤状,而在纺锤的两端的影响力最小,这种状态决定在不断运动中两极的分离和各星系的总体运动方向,这种状态是竖轴旋转,而不是圆盘形旋转,这与事实也是不同的。同时 宇宙学红移的基础是太阳系,河外星系的远离是将银河当成了宇宙的饿中心,而如果我们银河系也在膨胀运动中,那么将会有星系是向银河系运动的,获悉我们银河系远离中心的速度大于这些星系向银河运动的速度 ,但至少红移量是绝对不同的,况且我们的红移是以太阳光为参照物,我们太阳系内部的运动已对光谱产生了影响,许多非规则星系的影响也不能肯定红移的准确性,所以宇宙学红移作为爆炸说的基础也是不科学的,也许红移现象只是宇宙存在的一种我们至今不掌握的自然存在现象。

  四

  超光速的存在是超时空和另外宇宙存在的基础。但光速是我们这个宇宙存在的保障条件,因此通过运算和观测等方法,都不能确定超光速的存在或理论上证明其存在。

  实际上,宇宙形成的不同条件下存在的形式的不同状态,其分别可能就是依速度来划分的,而光速仅是一种条件存在的状态,另外还可能存在超光速或低光速形态的世界 .我们从时空时间速度等方面定义世界的时候,都没有离开光速,或者说我们从另一种我们可以接受的角度诠释了光速这个宇宙存在基础的意义,我们确立的时间,距离,速度等的比例关系是为了方便我们的运算和认知这个宇宙来的,其意义并非是一种先天共存的基础,而是一种可以变动但存于这个宇宙中被我们相对稳定下来的概念,从全宇宙学分级上讲其意义便是:一秒是光子运动了三十万公里的现实存在,而在超光速宇宙中,其基础粒子运动三十万公里绝对小于我们这个宇宙定义的一秒,而其很可能还有不同的定义方法,但其基本粒子相对于我们这个宇宙的运动便会出现超时空现象。相同距离的运动,它总会在终点等,相同的时间,它总比我们多运动许多。

  超光速或低光速宇宙都是我们不可见的,其低光速可以说在我们这个宇宙中普遍存在,但这里的低光速是指确定它的宇宙存在元素的基础,是其宇宙不可逾越的一个速度,与我们的低光速有不同的意义。每个宇宙状态有不同的元素存在基础,如我们的世界是速度元素为光速,温度元素为绝对温度。而温度和光速没有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关系,它们是完全独立的两个量,而不是说超光速的宇宙温度便要低于0K,它们之间没有对应性。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用温度来划分成大于,等于或小于0 K的宇宙存在形态,这是我们的 划分方法,但并不是只有这三种形态,从综合意义上0K和光速也不是具有什么特殊意义,宇宙形成的状态是无穷的和不相通配性的,即彼此很难突破和理解,也不存在由低速向高速,有高温向低温进化的顺序,彼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存在交流,但永远不能改变相应宇宙的状态条件。

  利用这种思路我们便能分析相同宇宙状态下不同生命体因条件元素的不同而存在的可能性,其条件元素便是人类定义生命存在条件的诸如光,水,氧等高级生命存在条件和碳元素基础或粒子构成状态形式等。

  可能在我们这种宇宙状态下,一旦出现超光速或超0K低温现象便会出现某种我们不可见的但可理解的现象,如超光速的物质发散,即蒸发,超低温出现物质的高密度凝聚,即黑洞。这是我们可见的现象,但其内部的具体运行情况仍不是我们可以理解和认知的,其发散与凝聚的速度达到一种平衡,便是奇点存在状态。我们所见是我们这个宇宙中温度与速度关系存在平衡,上所说条件下的运动关系和宇宙状态存在的温度与速度的概念不同。

  超光速和低光速都是我们用光谱分析法捕捉到和分析的,因此可能形成更多的部可见物质,即暗物质。而暗物质的存在只是我们这个宇宙在突破某些极限的物质损失,与总宇宙的暗物质存在是不同的 ,即其他 状态下的宇宙物质是我们这个宇宙不可量的隐性物质存在,其如果有质量等物理量的话,与我们宇宙的物理量是不同的,更不相通,更不是我们能测到的 .我们所以可以认识确定我们宇宙存在暗物质上因为这些物质没有突破宇宙状态的第三个要素:质量,而这个极限便是把我们宇宙的最小粒子的质量看成了可比性标准,它具有绝对的不可分性,而其他的宇宙存在的物质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基础粒子,这是宇宙存在的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与速度温度同样彼此没有任何关系,这里便同时存在了两个元素:质和量。质是不可分的粒子,量是单位粒子的统算标准。

  同一宇宙状态下不可能存在不同的生物存在形式,即我们所讲的世界,如在我们这种状态下不能生存有厌氧的,厌光的,不以碳原子为基础的等等不同的世界,而在我们现在的科技和理解能力下,这些形式也是难以接受的。我们只承认在我们地球这种环境下生存的生物状态,并以此为标准来寻找其他的生命形式,其间的寻找方法和途径便需要改变,即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能形成状态和表现形式完全不同的生命,或许在我们怀疑的史前文明阶段,史前的地球人一直向突破这种宇宙生命生存状态的限制而努力,终于可以做到不依赖于阳光,氧气和水来生存而进化到我们这样的科技水平还不能探知的另一阶段上了。

  五

  关于行星带(太阳系内)和卫星的产生,我们或许从另外的思路来解释,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各行星形成并不是同时的,而且现在的轨道不是原始生成元旦轨道,而在形成的过程中,我们怀疑的第十颗行星是一块星云在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将要形成时,被早生成的行星或太阳系外的某天体撞击,而被击碎。大的星云块改变了轨道而形成冥王星,海王星和冲入原有轨道而被行星虏获为卫星,而小的云块形成了行星带和流星。从现有掌握的资料看,存在撞击的可能性很大,而且行星生成时间绝对不相同,至于行星所获卫星的多少在于撞击时对各行星运行轨道与被撞击星云团的距离和 各行星虏获卫星的能力,这一撞击可能造成太阳系轨道的整体变动和各行星环境条件的改变,同时存在的相当密度的小星云团形成的流星雨给各行星造成灭顶之灾,这一撞击稳定之后才形成现在太阳系的平稳运行和状态,而在撞击之前或许适合生命生成的环境属于另外的行星。

  六

  黑洞可能是存在其他宇宙的基础。从完全宇宙学的角度上讲,黑洞没有我们这个宇宙定义的大小轻重之分,而相对于里面的宇宙,我们这个宇宙在它们看来也是黑洞。我们尚未探知或者说我们这个宇宙的边缘之外的空间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其没有任何的意义,边沿的大小就是我们这个黑洞从我们视觉认识的大小,对于其他的宇宙没有扩大或缩小的区别。

  如果将我们这个宇宙做为标准,则可能存在高能,等能和低能三种宇宙。其高低能是指基础粒子能量,并不是代表低能的宇宙比高能的落后,同时我们也该注意认识到,先进和落后的评判是不可比的 .讨论完全宇宙最初是一种什么状态是没意义的,因为它可能是由我们不可知不可见的另外宇宙反复演化的,我们测定的宇宙年龄只属于我们的宇宙,在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可能又演化成另外状态下的宇宙,那已不属于我们,而那个宇宙存在的生物有会象今天的我们一样探求他们那个宇宙生成的条件,过程和最终的结局。

  我们这个宇宙甚之初的奇点可能就是我们这个黑洞的开始,其条件可能是因为另外一宇宙中一个基础粒子的变异,如从超光速转化成光速粒子,其变异的能量差不是我们可想的 ,最终释放的能量造就了我们这个宇宙,这是一个量级和墚的差异,正如原子核裂变一个道理,但是要让我们这个宇宙的基本粒子从光速变异成低于光速的另外一种基本粒子,这是我们无法做到和不能想像的。只是还不能想像到是一个粒子或几群或整个粒子的变异才哦生成新宇宙,但可以肯定,一个一群或整体对新宇宙来讲没有量的概念区别,它永远只是一个奇点。

  黑洞是只有基本粒子的速度不同而其他与我们宇宙相同或者还有不同的宇宙形态。

  如果说黑洞是与我们这个宇宙从完全宇宙学处于同一级别的量,那么为什么我们这个宇宙包含了它们?这不是包含。我们所说的包含是习惯上的错误,是我们视觉认识上的错误,我们可以将所见的黑洞的大小看作是两个相通房间中间的门,彼此只能识别到对方门口的大小的范围,而且可能我们与黑洞之间比门的涵义还要绝对,彼此没有空间和方位的相通性,即在黑洞中它也是包含了我们的这个宇宙的,打个比方说,假如我们能看见黑洞里的事物,在我们这个宇宙完全相同的地方进入黑洞时并不一定是眼看到的黑洞的同一个地方,立时出来时又不是进入的地方了。它与我们视觉的界限没有一一对应性质,这是我们视觉上的无限缩小性。

(完)